一、对学生充分的进行预设和课前准备细致。
首先,对于学生的认知难点进行仔细设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一下,对于平均分的意义,要从学生的思维进行解剖,这样学生好接受,才是真正的难点突破。尤其在提问语的设计,应该要从“小”入手,还要多考虑学生会出现怎样的状况;然后,对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尽量做细,就是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提前要求学生的学具和教师的用具;(2)对教材的把握:无论全课的设计和全课的流程,都要紧紧围绕重难点展开,设计是设计,可是生成的东西要事先做好预设,吃透教材,让所有的环节都围绕本科的重难点;最后就是对整个课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还要能达到不看教案,教案的每个字都清楚,因为只有在这样充分准备过后的课,才能谈其他的,因为这节课上下来,我都觉得不熟怎么能上好呢?另外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善于总结和引导到本课所学的知识,这真是大学问,真得好好加油。
对于这节课上下来,对教材而言,我还存在以下不足:对教材深刻的理解不到位,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谈到“刚才老师发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那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发分成两类吗?”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理解的分类依据,为什么这样分,然后请学生总结,而不是一个为什么就解决了。
二、对于提问语,要有针对性。
要一个一个,不能一次几个。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时,在二(7)班我先提了一个问题“从黑板上同学的分发上发现了什么”,当时我又想,这样提问太大,学生恐怕不能想到我提问的要求,于是我又追问了“请大家从每份分得的个数的多少去想想怎样分类”。虽然我是一下提了两个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一定理解我到底想说什么,反而让学生糊涂了,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8)班的提问语我就慢慢来了,就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
三、对待新授知识点要注重抓本质。
特别是对于当教学到让学生去试一试平均分8个桃时,教师要区别于形式,抓住本质,不然就造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面。因为当时在二(8)班两个学生都是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两个,只是每份两个桃放的位置不一样(竖着摆的,横着摆的),我课前没想到,课上又没有及时发现这两种摆法的本质,结果好多学生就把不同摆法理解成形式的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新知的掌握,二来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7)班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知识点就很明确了。
四、对于细节的注意,要用心去想。
因为细节有时往往决定了成败,这次教学有几次细节对新授很有帮助:(1)板书,对于板书“平均分”的含义最好用彩色粉笔;(2)表扬语,要多样,有针对性!(3)课件背景,要醒目,但不能太花,否则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亮红灯啦!希望多多注意!
五、学生不可小视,要充分挖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学生的精彩之处:(1)袁海天的发言,当提到让学生把学生在黑板的“分一分”进行分类时,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比如,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而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2堆,每堆3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一样多。我还知道分的每份的个数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真是一点不夸张,当时听完他的发言,不仅是我,还有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回答真了不起!(2)许萍的表述,当我问他们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她回答:“比如有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如果不平均分,其中少的那个小朋友会不高兴的!”简单的举例,儿童的世界呈现的多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