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引出课题
1、游戏:《用掌声表示得数》(出示课件)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两三个学生拍掌,其他学生无动作)
2、量黑板。
请两名学生用尺子量出黑板的长度。
师:得到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评析:抓住生活与学习的联系,从简单的分苹果和是黑板入手,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并能尽快地揭示主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兴趣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分数。
生:……
师:谁能举例子说明五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
生:5个苹果拿出1个,就是五分之一。
……
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性质?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师:刚才已经讲过了。)
生:分数大还是整数大?
生: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大家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要了解这些,应该先了解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教师控制教学节奏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及时把课堂引向预定目标——学习分数的意义]
2、合作探疑
师演示课件(认识学具):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小棒,铅笔,1个圆形,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生:还有1分米长的线段和一些花片。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按要求合作,用这些学生具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完成以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等下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摆得最快,说得最好,得到的收获最多。
(生动手,师巡视。讨论过程略。)
[评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之一,教师在这里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会如何欣赏他人,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调节了课堂气氛。]
师: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谁先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分数的?
(小组合作,一人在座位上讲解,两人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人在实物图上将所表示的分数写在该手的右边)
生:一个1立方分米的(师纠正: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四。
生: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出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八分之二。
生:12个花片分成4份取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4分之二。
师:谁愿意到上面来汇报自己得出的不同分数。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一。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三。
[评析: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以使抽象的静态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边动手边动脑边动口,能更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
[异议:可以采取在小组中说的形式,老师可以到小组中倾听。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小组学习方式的落实。]
3、总结反馈,理解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刚才在用物体表示分数的过程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出示课件,组织讨论)
生:相同的地方是它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师:不同的地方又是在哪儿呢?
生:分的份数不同。
师:具体说呢?
生:有的平均分成2份,有的平均分成8份,有的平均分成100份。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板书:表示      份   数)
生:分的东西是不同的。
师:嗯,这样吧,我们把分的东西分类一下。比如,一根铅笔和一个圆,它们指的是单独的……)
生: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师:一分米和一平方分米呢?
生:它们都是一个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师:一捆花片,一捆小棒呢?为什么不说是一个而是一捆?
生:一捆说明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师:对了,所以我们就说这样的一捆是由……
生:许多花片或小棒组成的一个整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不管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我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把它看作“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单位“1”
一个整体
师:为什么单位中的“1”要加引号呢?
生:它所指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数字,所以要加引号。
师:说得好,谁能再举例说说单位“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一张桌子。
生:一间多媒体教室。
生:我们全班同学……
师:哇,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好例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就可把谁看作……
生:单位“1”。
师:现在谁能运用单位“1”的概念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
师:很好,还有谁愿意再说说。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几份,就是几份之几。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在黑板上补充一下。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分数的意义)
指导看课本,齐读分数的意义。
师:对于分数还有谁不清楚的。
[评析: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做到启而不发,愤而不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异议: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过多的引导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师:谁来介绍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生:中间的那条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师:分母指的是……
生:分母就是分成的总份数。
师:那分子呢?
生:分子就是表示出来的份数。
(师板书)
           6…………分子
           —…………分数线
           6…………分母
三、知识迁移
(出示课件)
1、课本86页的“做一做”。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评讲:生抢答(谁先想到谁就先站起来回答)
3、用手中的红绿牌表示正误。(课件出示题目)
(这时,一个学生回答错了,师鼓励说,没事,他认为对,也会有对的理由,让我们来听听吧,学生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师又请他说出理由,学生回答:题目中没有平均分)
[评析:学生的错误,只要是真实的,暴露出来了,就是有价值的,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错误,师生之间的民主得到了体现。]
[评析: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主题,教师能及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知识迁移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巩固练习
刚才的判断题,确实让大家大动了一下脑筋,现在我们就动动手,一起来做一道操作题,哪位同学愿意把题目读一下?
动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讲解。
[评析;教师能积极设计一定的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懂得了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只要保持这种爱动脑爱动手的学习习惯。相信大家会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解决更多的问题,收获更多的快乐。
[评析:用表扬的方式来结束一节课,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为内在学习的动力。]
[总评:本节课通过“激趣、探疑、解疑、迁移”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教师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教师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分数的意义听课感想
听了汪中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汪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同样是1/4,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的情况也不相同,可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汪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杭缨老师《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
         听课笔记
四年级《分数的意义》
地点:浙江教育学院           类型:录像课       执教:丁杭缨
一、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分数的意义)
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数,回忆一下,你已经知道分数的那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分数是有这三部分组成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他告诉我们分数大概可以表示什么
(分数也可以写成小数)告诉我们分数可以和小数互化
(分数可以表示抽奖)分数可以应用在概率上
(分数可以跟因数和质数连在一起
二、新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
屏幕出示分数产生的图
3个结用3表示,(放大细节)剩下的这部分还是1吗?不是了,剩下的这部分要用什么来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这么想?
你猜一下古人怎么写二分之一?(下面一个2上面一个1,上面一个1下面一个1)想知道古代是怎么表示二分之一吗?(屏幕出示古中国、古埃及表示的方法)
2、在作业纸上用你的方法把四分之一表示出来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个数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平均分成4份)
为什么同样都是四分之一,每个分的一份个数不同?
(分的总数不同)
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他称作单位1
请告诉我单位1可以指什么?
(1块蛋糕……)
在这幅图里单位1指什么(四个图一幅一幅指过来)
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一碗饭、一个蛋糕、1支铅笔、10支铅笔、2个纽扣)
100颗纽扣,我们班级多少人?43,能看成单位1吗?
四年级多少人?200多个,可以看成单位1吗?
在这4幅图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他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就是四分之一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叫做四分之一)
3、出示练习第7题说说他们具体的含义
第一幅图:一个人的头大概是身体长度的8个——把一个人的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部的高度就是身体的1/8[LU1] .
第二幅图:把长江干流平均分成5份,这其中的3份被污染,这三份就是3/5。(没有污染的是几份。2/5,污染得多还是没污染的多?渗透环保教育)
第三幅图:把四海表层平均分成10人,其中有3份是盐,所以盐占的是3/10[LU2] 。
4、拿出练习纸,独立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      



反馈:
第一幅图:3/5,还有没有不同,6/10,为什么又可以用3/5又可以用6/10
这两个分数大小一样,什么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我对这几个分数很感兴趣
板书:
八分之三有(   )个八分之一
九分之五有(   )个九分之一
五分之三有(   )个五分之一
十分之六有(   )个十分之一
请看这边,我们发现什么
以前我们学过整数,它的计数单位有什么?
证书有整数的计数单位,分数也有,打开书,画一画,读一读,
明白了吗?读一读,
会找吗?
5、继续来下面的题(课件出示)


找一幅你认为最有挑战价值的图,用一分钟时间表示出他们的六分之五。
生画
反馈:
这幅图可以用六分之五表示,还可以用(十八分之十五)
他们大小一样,可是什么不一样?(计数单位)
看第一幅图,把线去掉,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十二分之十,我如果想用20分之几来表示,应该是20分之几?(课件分划出来)还可以用别的分数来表示吗?
他们的大小一样,但是计数单位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6、最后来出一个最简单的题目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浙江,
浙江的面积占中国面积的多少?(大约是100分之一)
如果老师一定要求你说出一个具体的分数,你要查什么?
(中国的面积、浙江的面积)
自己回家查找。
三、总结
  
分数的意义(听课反思)

参加了太仓市“小学数学分数教学”课堂研讨的活动,邵海兵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节课不知不觉地结束了,使我收获不小。
首先,觉得邵海兵老师本人是一个很有钻研精神的人,不仅对本节课的教材认真钻研,设计完美的教学过程。而且对小学部分的分数教学也比较了解,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其次,这节课的导入的设计很让我欣赏。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小游戏“说一不二”,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出示情境让学生说一句话。如:1米的线段、1只鞋、1双鞋、1些鞋……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准备,更为单位“1”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到后来学生很好理解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最后,他的板书清晰易懂,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很有帮助的。教学的重、难点的通过板书(卡片的出示)通俗易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
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板书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
听课记录----《分数的意义》 听课记录:老师先和学生互动,制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明确提出要求:当其他人回答问题时,要看这别人。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  
①意义 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 (2)1米长的毛线 (3)6个苹果 (4)10根小棒 (5)8颗糖  
2、交流分数  
(1)苹果 (突出 平均分)  
(2)毛线 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 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 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 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 ①概括单位“1” 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 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 ①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 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 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 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  
(四)学习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导。  
① 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  
③上网学习  
④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动脑筋回教室  
【评析】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老师的鼓励和赞美适时插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听“分数的意义”有感有幸听了我校特级教师陈家梅主任一节“分数的意义”,感觉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设计有效的铺垫。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单位1”,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别具匠心的一个问题“1可以表示什么?”就将此难点和风细雨的就化解了。在教学中和练习中,也不断地要求说完整话,进一步强调把什么看做“单位1”。
二、注重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平时的布置作业当中,我们都会有一些预习作业,但一直感觉预习作业不好检查而流于形式,习惯好的孩子越来越发现预习的好处,而习惯差的孩子却越来越学会投机取巧。陈主任的这节课则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不同的孩子中有着不同的收获,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甚至有些是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特别是设计问题“挑战同学”,更是体现了预习的高效。
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了统计,却机制地问了一句:“你希望自己解决还是老师帮你解决?”学生陡然豪气顿生:“自己解决!”。就这样,教师有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弹了回去,学生则以高涨的热情来解决问题。此时的学习不仅仅是任务更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快乐!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或是在练习的时候,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进一步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能复制是成功吗?
n                 《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n                  
今天罗老师试讲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难点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单位“1”。罗老师通过将9个圆让学生任选出其中的几个来平均分成四份,得到分数四分之一。学生由开始的不知道怎样将平均分的几个圆清楚的表示为一个整体,到分法不同,平均分的整体不同,带来了课堂生成的精彩。这样的设计,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充分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之中,由迷茫糊涂走向清晰掌握,有效突破理解单位“1”的难点,应该说是一节难得的好课。可是,这却是一节照搬名师设计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生成,呈现的是同样的精彩和高效。老师在复制中深刻体会了名师的独具匠心,学生学有所获,这是课堂教学的双赢。我想,这就是成功。

这节课,可以说是被无数老师屡试不爽的经典课。作为一节经典课,有很多版本的设计,其中不乏名师的精巧设计。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如果是仅限于执教者老师独自演绎的课堂,是可以不去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只要学生学的明白课堂高效。

可是,如果要把这节课拿出去进行比赛,该去如何演绎,学生既学的清楚又突破出彩,想必是每个老师的心结。我们出去比赛,可以完全照搬吗?尽管预设相同生成不同。对于一个熟谙课堂教学的人来说,经典课名课的设计可以说历历在目,他们会如何看待这样的照搬呢?没有突破与创新的照搬课,会博得满堂彩吗?纠结于此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陈旧的设计只能是别人的成绩,代表不了自己的风格。如果在大赛中,名师的课照搬就是错的话,名师设计的课只可以成为老师们平时学习的典范而平时模仿了。

作为一个普通老师去参赛,课堂的高效要有,亮点更是必须有!
新,怎一个“愁”字了得?任何一丁点的想法与尝试,都凝结了设计者的冥思苦想。看似随意自然,其实不知道有多少的失眠在漫漫长夜!磨课的历练,是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的一条高效之路。想的再江郎才尽,还是需要再一点点去思考的!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