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简介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究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准备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教学实验。这套实验教材计划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具卡片、教学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等。
一、编写人员的组成
由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人员和长期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组成学科教材编委会。学科编委会主任是刘意竹,副主任是张卫国、卢江。学科编委会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丁尔升教授、著名学者郑毓信教授以及老一辈小学数学教材专家李润泉编审为教材研究编写的顾问。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研究开发中心研究的卢江、杨刚担任教材主编。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1.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
2.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3.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4.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5.继续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6.力求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如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开放而多样的,等等,以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7.力求使教材的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估计、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
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素材尽量符合实际。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3.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反映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感性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同时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4.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形成以教科书为核心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重点编写具有新颖、实用、开放等特点的教师教学用书,研制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软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五、实验教材第一册特点简介
1.丰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第一册安排了十章的教学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总复习。与现行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相比,实验教材充实了原“准备课”和“认识图形”的内容,增加了“分类”“认识钟表”,还注意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
2.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第一,把这部分内容分为“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进行教学。第二,整体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第三,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6和7、8和9、10三段进行教学。教材的编排,仍采用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以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节省了教学时间,以便于教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3.加减法的教学变化较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从加减法概念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有关多种算法的思想。在10以内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注意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还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算法。
4.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选择了较多的现实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第二,设计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选择、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选择、设计了较丰富的、现实的、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2)增加了“生活中的数”,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提供丰富资源的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1)新编了“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具有亲切感。(2)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版式设计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7.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1)尽量使例题的情境图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或信息。许多插图都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素材或信息,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许多插图、情景的设计,注意为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创设生动的情景提供方便。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