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资料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我设想在复习阶段完成两步(包括含有小括号与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以及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复习,为本课例题的教学打好基础,然后将例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认识进行试算,再交流总结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在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的同时更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生动有趣,富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用数学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课件 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火车接龙
30×15 21×40 25+24 40×800
43×2 450÷9 96—18 13×300
20×34 25×100 56×10 67+12
300÷50 3×120 60×90 70—38
〖说明:按照惯例首先进行口算练习。快节奏的口算训练在训练学生的心算能力的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效实现了从课间到课上的注意转移,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考考你的眼力(说出先算什么,教师画横线表示出运算顺序)
(1)15—6+9 72÷8×2
(2)300—120+25×4 6×3—18÷3
(3)(38+12)×50 60÷(5×4)
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这三组题的运算顺序都不相同,第(1)组题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第(2)组题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其中第2小题可以同时脱式计算;第(3)组题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说明:3组混合运算的算式,先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再比较—辨不同。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两步、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今天新知的探究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300—120+25×4,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这一题,你能说出完整的运算顺序吗?
指名答后师要求改变运算顺序:听清楚,现在老师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该怎么办?
生:给330—120+25×4添上小括号,变为: 300—(120+25×4)
师:你会计算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说明:巧妙选取复习题中的一题,改变运算顺序,添加小括号即改写为今天所要教学的例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进行探究的热情。〗
三.探究新知
1.把书本翻到37页,独立在课本上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来,再脱式计算。
2.指名板演
师生讨论交流,看看是否有错,错在哪里?
学生说出解题过程: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我们再来尝试一题:
(37+26-3)÷4
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指名板演
2.问:通过计算,对于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3.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遵循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说明:将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呈现出本课的例题之后,学生就开始独立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在其间学生品尝到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尤其对于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跳一跳摘到了果子”,其获得的成功体验自是喜形于色。〗
四.巩固练习
1.我出题,你来说(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540÷(30×15÷50) (75+49)÷(75—44) 6×58—(174+89)
25×(22+576÷32)
2.计算诊所(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考考你:自己写有一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能马上计算出来吗?
6.能力空间:(1)37加上29乘3的积所得的和,再除以4,商是多少?
(2)58乘以20减去78除以13的差,所得的积是多少?
7.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8.智慧园地:下面是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
2,3,5,6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一、 导 ——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与冲突,使学生迅速地迸发出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由疑生奇,由奇生趣,强烈的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把将要进行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的需要,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通过改变复习题的运算顺序,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呈现本课例题,将学生从复习旧知的老地盘引入探究新知的新天地。
二、 试 —— 激发探究心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当老师一句“老师不讲,你会算吗?试一试,相信你们一定行!”。 “试一试”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学生就开始独立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尤其对于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跳一跳摘到了果子”,让学生在“试一试”中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在“试一试”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 练 —— 设计层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技能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此,在设计练习时我尽量做到类型丰富、层次合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任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