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门静待花开的艺术,需要倾注“工匠”精神。只有“用心”做教育,做细做活管理文章,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要有一位校园文化的引领者,有一个起示范、引领、凝聚作用的校长。会同一中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主要是有一个“安心做教育”的领头人——侯邦明。无论是当教育局局长,还是在一中校长岗位,侯邦明一直都在用心、用情、用爱做教育:用教育理想引领人、用办学目标激励人、用管理制度规范人、用教育情感感染人。他能够做到每学期到每个班级“讲”一次,每周到教师办公室“坐”一次,每天对课堂教学“巡”一次,对全校尖子生与“问题”学生情况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们: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远离浮躁,安安静静。于是,老师想走的不走了,走了的有的又回来了。心在一起,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才有原动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会同一中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师责任心的培育——引导教师潜心从教,用爱心、耐心、匠心做教育,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把事业当作一种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内驱力”。一直以来,全校上下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全员、全程、全力抓质量的浓厚氛围。
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办法自然是“能者上”,用人不疑。教得好,评先评优,多拿奖,最大限度地体现你的价值。目的是唤醒教师的内在“渴望”,激发教师的主动发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会同一中,教师争抢自习课,利用课余双休日辅导学生,班主任每天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1点半后离校,几乎成为常态,但绝对没有校外辅导班和培训机构。同时,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快速成长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实现“一年适应、两年熟悉、五年成骨干”的培养目标。
抓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到教学常规的管理上。我认为,常规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教学常规不到位,一切都是“花架子”。在抓教学常规上,会同一中除了教导室和年级组的常规检查外,作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我几乎每天要到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查堂”,以对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备课、作业批改、备考复习等了然于胸。搞课改,我们始终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盲目跟风,不搞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教育是理性的,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认为,一个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没有冷静的独立思考,学生很难“探究”出真知来。我们的高中课改,主要是探讨和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并坚持“抓优生、重全体、求突破”,组织好高考研讨会和高中学考复习备考会,研究命题动向,探讨复习备考方法,着力挖掘新的质量“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