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分钟可以阅读五六百字的文章,可以浏览一份40多版的日报,看5~10个精彩的广告短片,完成400米跑,20个仰卧起坐,150次跳绳......由此可见一分钟感觉挺短,其实在这看似很短的时间内也是可以做不少事情,也是可以有不小的收获的。
一分钟如此,那么三分钟呢?
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之所以说是不成文,就是没有把它写入教师的积分办法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里面。那就是每节课上课前我们有一个三分钟的铃。设置这个铃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上课铃响之前就能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有课的老师提前三分钟到教室侯课。老师和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三分钟铃响到班,但大多数是到点到班,仅此而已。
我觉得,这个三分钟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我就在怎样才能让这三分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于是提出来我们任课教师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与学科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可以开展一些三分钟“古诗词诵读”,三分钟“讲成语故事”,三分钟“新闻播报”等等;数学课前三分钟可以开展一些三分钟“讲数学故事”三分钟“速算比赛”, 三分钟“自学分享”等等。提出来之后,有老师确实实实在在地在“三分钟”上做文章。 但不多,等于这个提议并没有被大多数人的接受,问起原因,答案比较一致,主要就是一个字——“忙”,忙得没时间去考虑这个“三分钟” 。
由此,我想到了5月份到北京密云区朝阳实验学校分校跟岗学习期间,我们看到该校也有课前三分钟的侯课时间,而且该校的这个三分钟无论是什么课,不说语数英,即便是体音美等综合学科也能够让这三分钟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每天的每节课前三分钟,他们都有一个学生为当节的中心发言人,每个发言者表现的都很出色。其他学生与之互动、交流。根据学科不同,形式、内容也各有特点。我的心中便有一个一个疑问——难道北京的老师没有我们忙吗?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原来,他们的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的中心发言者,是这一个学期开学前老师就已经计划了的。哦,原来不是人家没我们忙,而是他们把每一项工作都是提前进行了谋划,才会有过程中的忙而不乱,运筹帷哦。
有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想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让我们向先进学校学习,科学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珍视课前三分钟蕴含的价值,让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助推我们师生的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