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讲话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40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谱写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壮丽篇章。
40年来,云南全省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x亿元起步, 2017年达到x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x倍。烤烟、天然橡胶、咖啡、澳洲坚果、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x亿元,是1978年的x倍;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2亿元增加到x亿元,增长x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x%,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x万公里,是1978年的x倍;铁路运营里程x公里,迈入高铁时代。民用机场达1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全面完成“全光网省”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全省农村综合“四项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亮点突出,探索了电力体制改革的“云南模式”。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x亿美元。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光明行”“爱心行”等公益医疗活动深受周边国家人民赞誉。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x元和x元增加到x元和x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x多万下降到2017年的x万,贫困发生率从50%左右下降到x%。基本养老保险覆盖x%的群众,医疗保险覆盖95%以上,居民预期寿命提高至x岁。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特色发展道路是关键,统筹兼顾与补短板相结合是重要路径,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重要保证。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再深入、开放迈新步,为云南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办好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教育的发展是跨越性的,成就也是全方位的。
40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阔步向均衡发展迈进,截至2018年,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x%。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80%。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专从1978年的123所增加到2017年的x所,高职院校发展到45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层次显著提升。1978年,全省高等学校在校生x人,2017年达x万人,云南大学被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特殊教育学校从1978年的1所增加到2017年的64所,全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x%。
40年来,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从1978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x亿元,增长x倍。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40年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102项中央和省委教育改革任务。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和乡村教师奖励制度,全省各级各类专任教师从1978年的x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x万人。
40年来,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各层次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滇留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40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云南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办教育,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云南发展新定位,聚焦补短板、扩资源、推改革、提普及、促公平等重点任务,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力推进教育普及攻坚和优质发展,切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办好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跑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接力赛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发端于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和全国一样,40年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省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x亿元,比1978年增长x倍;粮食总产量达x万吨,比1978年增长x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比1978年的x元增长x倍,年均增长x%。
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连续5年保持增产,“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特色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农业绿色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突破有力,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省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x万份,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农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呈现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良好势头,多年来农民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省有x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我们将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扎实推进与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重大农村改革。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健全完善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产业政策制度,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优势产能、产品、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全球的知名度、占有率。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谱写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司法行政系统顺应历史潮流,不忘初心、开拓前行,深度参与和助力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过硬队伍建设,为维护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持续推动平安云南建设,致力实现监狱工作全国一流目标定位,全力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依法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足省情,突出特色,相继制定出台400多件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高,切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共融互通的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四张网”,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着力增加法律服务供给数量、提高供给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普法工作实现转型升级,已顺利实施6个普法规划,正在实施“七五”普法,普法渗透力不断增强,聚焦重点普法对象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开展普法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及相关制度,形成普法工作合力。深化机构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将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职责整合,重新组建了省司法厅,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个环节的有机贯通,形成了“统筹协调法治工作,在全面履职基础上发挥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4个方面职能”的崭新定位,司法行政工作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完善。
实践证明,做好司法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全省司法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精准发力,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推动云南商务发展迈向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商务系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使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省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口岸通关已经从电子化向智能化迈进,建设完成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积极推进以口岸各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目标的通关便利化改革。以流通业发展创新引领消费持续转型升级,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点覆盖县、乡、村,建成云南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直购监管线并上线运行;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改革全面启动实施,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全省对外贸易合作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40年间增长288倍,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成为边境地区重要的贸易方式,促进了边疆地区繁荣稳定,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竞争优势初步显现。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走出去”成效显著,国家实
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省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8倍,对外经济合作高质量推进,替代种植不断深入,驻外商务代表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开放型园区为突破的平台经济迅速发展,跨合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中国—南亚博览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搭建了经贸合作的桥梁,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全省商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推进“三跨境(跨境合作区、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三智慧(智慧商务、智慧口岸、智慧流通)、三升级(消费升级、边贸升级、开放型园区升级)、三外向(外贸转型、双向投资、对外经济合作)、一前沿(辐射中心开放前沿)”建设,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促进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文艺事业步入了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重引领,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40年来,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云南文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省委专门就推进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为云南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引导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努力实现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二是抓精品,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云南文艺从弱到强,13个文艺门类百花齐放。上百位文艺家的精品力作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项,获奖数量在西部省区名列前茅。三是育人才,文艺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夏天敏、范稳等一批作家在基层挂职期间创作了《好大一对羊》《水乳大地》等优秀作品,引起中国文坛的强烈反响。涌现出了关肃霜、彭荆风、刀美兰、宗庸卓玛、杨丽萍等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截至2018年12月,我省共有各文艺门类国家级会员2225名,省级会员14896名,初步构建了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素质优良、梯次完整的文艺人才队伍。四是创品牌,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影响较大的主题文艺活动。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成功打造了“送欢乐下基层”“艺术家进校园”“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等文艺活动品牌。五是打基础,文艺阵地优势凸显。全省先后建立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创作基地。《边疆文学》《滇池》等文学刊物成为云南文学创作展示的主阵地。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团结全省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导向是根本。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增强了全省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我省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上大幅度增加,立项结构进一步改善,立项质量明显提高,走在了西部省区的前列。
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是支撑。传统学科、优势学科得到巩固,新学科、交叉学科快速发展,学科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民族学、生态学、民族政治学等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学科。
学术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云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四大平台”的建设有实质性推进。
新型智库建设有新作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生命。以“云南智库联盟”为龙头,建成一批云南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有两个智库进入全国百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聚焦推动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键是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运用长期跟踪培养、团队培养、项目培养、实践锻炼等形式,促进了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动力在改革。扎实稳步推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系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充分调动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界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贡献,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做出新贡献。

 
热门学校演讲稿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