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第二届党员教师优质课比赛赏析:十八班武艺齐上阵

2020年12月27日,笔者代表本支部参加了县第二届党员教师优质课比赛,在参加比赛的同时,笔者观摩了综合组全部和语文组部分优质课,感触颇深,收获不少,现予以总结。
本次第二届党员教师优质课比赛,共有来自全县中小学涵括各学科的80余名党员教师参赛,共分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个组比赛,本人所教信息技术课程属于综合组,共有15名选手,其他组分别有20多人,比赛当堂亮分、其他选手可以旁听,既为党员老师提供了展示自身专业素养的平台,也为相互学习创造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20多节高质量的课听下来,令笔者享受到了一次丰盛的课堂大餐,各阶段、各学科的老师纷纷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不愧是十八班武艺齐上阵,展基础教育课改新风采!
一、     课堂氛围是和谐的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伙伴、请你、不错、很棒、老师为你点赞……”在这次比赛中,笔者欣喜地看到,虽是无生上课的形式,大家都在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语气里充满了鼓励,眼神里饱含着关切,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令人感受到了“学生”这一不在场 “主角” 的存在,而老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老师和学生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从关系,而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将新课改 “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     课堂组织是立体的
在比赛中,老师们对各自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探索了一些教与学的新方法,使课堂呈现丰满而立体。如某位音乐老师在教授儿童歌曲《捉迷藏》时,歌曲用欢快的节奏和俏皮的歌词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象,练习部分,老师让学生选取一个季节,边画边唱,通过音乐和美术两种艺术形式,共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独具匠心。再如某位高中政治老师在教授《伟大的改革开放》时,让学生上台演讲,分享《家里的变化》,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再如某位某位男老师在教授小学美术《大树的故事》时,为了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大树有直观的认识,摆出各种造型,使学生在老师笨拙的“造型秀”中快乐地拿起画笔,去描绘大树的千姿百态。
在这些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可爱与真诚,他们没有满足于平铺直叙,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立体的课堂组织来架构教学。
三、     课堂评价是过程性的
新课程倡导教育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来开展过程性评价。在本次比赛中,老师对于不在场的“学生”的关注令人特别动容,这种关注不是大而统之的表扬或点评,而是渗透到细微之处,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比如很多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了以小组协作来完成探究任务的学习方式,老师会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还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等的任务,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点拨和肯定,可以说,在无生上课的限制之下,老师们还原了原生课堂的鲜活场景,这种过程性实属难得。
四、     课堂视野是开阔的
课堂视野是否开阔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胸怀,换句话说,取决于“以培育怎样的人为目的”,在本次比赛中,老师们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很好地阐释了“开阔的教育视野”这一宏大的命题。在开阔的教育视野之下,课堂不再局限于基本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更多地专注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与创新意识,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交能力,专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如某位高中生物老师在教授《认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时,将细胞膜类比成守卫边疆的战士,不仅使细胞膜这一知识点更形象可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某位地理老师在教授《水循环》时,通过拍摄的长江流经宿松区域旺季和枯季照片的比较,激发学生思考:水去了哪里?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同时也引发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某位小学音乐老师在教授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时,先通过播放音乐MV《我和我的祖国》,展示里面出现最多的画面:国旗,并通过和学生互动,为学生科普国旗的式样、色彩和图案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唱歌曲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教育专家、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提到过“课堂教学要有情感层面的渗透,如果无法内化到情感层面,就难以外化为人的行为和认知”,在本次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共鸣、看到了思想的碰撞,开阔的教育视野拓宽了课堂的边界,也抵达了教育的本真。

 
热门听课评课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