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金水区利智学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爱心共筑特教梦”。
三年前,我怀着初为人师的激情走进金水区利智学校,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我的学生是智商还不及三四岁孩子的特殊儿童,他们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流着口水淌着鼻涕;有的手舞足蹈惊声尖叫;有的在课堂上不听指令随意乱走;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面对这些折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星星的孩子,谁能为他们的人生旅途开辟前进的道路?谁又能呵护这些先天不足的幼苗茁壮成长?对,是我们,是献身特殊教育无怨无悔的特教老师们!
在这小小的校园,我们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用无数的方法,让孩子抬起自信的头;用万语千言,开启那一个个封闭的心灵……
学习上我们是孩子知识的引领者: a、o、e这些简单的发音,老师要用吹纸条、摆舌位等十几种方法,一遍、十遍、百遍……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体验,直到他能做到准确的发音;“心中记大数,手指伸小数”这样简单的计算口诀,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在数学教研组老师研讨后发现,“手指伸小数,眼睛看大数,从大数往后数”已然是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劳技课上,对于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老师要像妈妈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叠被……
生活上我们是孩子心灵港湾的庇护者,由于身心发展的欠缺,他们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另类,也成为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成为家庭的负累,甚至于遭到父母家人的唾弃。
我们班的松松,就是这样一个自闭症孩子。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我去他家里家访时的情景。松松的妈妈拿出松松小时候的照片,她一边翻看,一边向我讲述着松松刚被确诊为自闭症时,她有多么的绝望。丈夫的放弃,家人的埋怨,朋友的嘲笑,邻居的指指点点,昂贵的康复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支离破碎。她说,每当看到松松情绪异常,自伤或者攻击他人时,作为母亲,她有多么心疼,她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啊! 从那以后,我在心理暗下决心,我要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有嘲笑、讽刺;我要让他的生活充满赞美、阳光、鲜花和掌声。
肢体康复训练是我们特教学校里必不可少又举足轻重的课程。训练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脑瘫和肢体严重不协调的孩子。在一次使用平衡步道的训练课上,班上十几个孩子,只有一两个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动作。明明是严重的脑瘫,平时走路都摇摇晃晃,更别说站在平衡步道上了。在我一遍又一遍的鼓励下,他仍旧不敢站上去。这可急坏了我,索性就一只手揽着他的腰,另一只手挪动他的脚,让他真切的体验“站在平衡步道”上的感觉。明明已经11岁了,体重显然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一节课下来,我们都累得满头大汗。看着明明,我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明明就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进步。事实证明,在之后的训练中,明明对姿势的控制和平衡能力逐日提高,就算不小心摔倒,他也会笑笑站起来,继续练习。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够回归主流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实,我们的要求从来没有那么高。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洗脸、刷牙,能干干净净出门;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能够融入社会,能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能够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
每一朵花都有她绽放的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有她存在的价值。在特教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用自己的爱心铸造着我们的师魂,铸造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梦想。虽然一点一滴的摸索举步维艰,但我们依然满怀对学生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凭着满腔的热忱和不渝的执著,勇敢的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去开创属于特殊教育的美好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利智学校 刘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