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打开手机的录音,放置在讲桌上。待一节课结束后,像旁观者那样听听自己课堂上的声音呢?
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声音并不想想象的那般悦耳,自己的口语并不想期待中的那般流畅,为何课堂上传出的声音大都是那样单调,偶尔传出学生的声音——嗯,让那份尴尬稍微减弱一点点。
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更希望听到录音里传出学生的声音呢?
这个学生的回答竟然是有些道理的,思维很严谨,那个词用得精准,为什么没有肯定一下呢?估计当时没有很认真听吧。
那名学生被肯定的回答里,现在竟然听出了疏漏……
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高亢,有的急切地想要表达却词不达意,有的缓缓而谈从容自如。无论怎样,我都更喜欢听到录音里传来学生的声音。
既然喜欢,那么就让更多的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让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的思想在咯吱咯吱地拔节生长。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是怎样的?
拿起课本,身姿挺拔,声音洪亮,抓住问题的重点,有分析有思考,有表述有总结,语言流畅,有礼有节——这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事实上经常是这样的:低头弯腰看着课桌上的书本,声音在弯曲着的喉咙里盘旋,语言含糊,诸多“嗯”“啊”,或答非所问,或偏离重心;更有甚者,一人吆喝众生响应,思维肤浅,闹闹哄哄,东拉西扯,看似气氛活跃,实则敷衍浅薄,既不能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你是否倾听过课堂上学生的声音?你是否认真地倾听过课堂上的声音?
课堂上的声音,隐藏着成功或失败的教学设计,隐藏着教师技艺精湛或勉为其难的组织能力,隐藏着教师的个人魅力,隐藏着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课堂上传出恰到好处的协奏曲?
首先,教学设计是科学的、合理的、合情的。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中间的激情昂扬,到首尾的铿锵有力,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处处透露着教师的智慧。不要随口问,那样的回答太肤浅,除了表面的浮华,还让学生的思维因肤浅敷衍而懒惰;不要满堂说,留一些时间给思考,留一些空间给成长。
其次,让更多的声音响起来。单调的声音即便再优美,时间长了也是乏味的,容易让人困倦,让人神游天外。单一的声音,无法撑起辉煌的乐曲吗,让教室里响起更多的学生的声音,哪怕是胆怯得细弱蚊吟,只要让它响起,它总会茁壮蓬勃起来。
还有,要时常回头听一听课堂上的声音,你会听到很多原本听不到的秘密,这是解开课堂教学的密码,是每一名教师应当听懂的课堂乐曲,深陷其中,奥秘无穷。
备注:今天听了两节课,想说得很多,最想说的就是——听课,真的是听课,听听课堂上的声音,便会懂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