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演讲稿


进入新时代,全省发改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经济发展新特征、政策导向新要求、世界发展新趋势等方面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树立全局视野,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一要围绕振兴实体经济狠抓产业发展,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注重分类施策,建立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协同产业体系;二要围绕决胜全面小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三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四要统筹抓好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产业园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投资结构优化、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五要聚焦新时代的新任务,不断提升发展改革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切实做到在提高政治站位上有更高要求,在转变发展理念上有新举措,在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上有新提升,在统筹协调上有新作为,在廉洁自律上有新要求,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影响、艰巨繁重的转型升级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省发改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战役”,扎实推进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同时,狠抓机关和系统党建和作风建设,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坚持正风肃纪,坚持发挥基层发展改革部门作用,凝聚起机关和系统共促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保持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趋优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过去的一年,全省发改系统认真履行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职责,在七个方面体现出了新提升:一是观大局、谋大势,在当好参谋助手上有新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形势研判精准有效,政策引导更加有力,课题研究成果丰硕,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二是优供给、重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提升。“三去一降一补”全面落实,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三是稳投资、增效益,在激发投资活力上有新提升。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资金保障有力,投资管理创新优化,项目稽察切实强化。四是强统筹、抓重点,在推动改革落实上有新提升。“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投融资改革突破创新,价格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等取得阶段性成效。五是促开放、扶特色,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提升。推动开放崛起取得积极成效,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了新路径,促进老工矿区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六是建机制、打基础,在推动绿色发展上有新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重点区域环境治理持续强化,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七是补短板、兜底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提升。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带动效应明显,价格监管进一步加强。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发改系统上下的齐心协力。会议强调,201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省发改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xx实际,紧扣高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建机制,深化重点改革;坚持总基调,稳定发展态势;对标新变化,抢抓发展机遇;聚焦新矛盾,补齐发展短板;立足新基础,集聚发展动能。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三个着力”,突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省发改系统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着力抓实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升级,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支撑。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实施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技术创新研究院,鼓励和引导规模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及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动众创空间市州和高新区全覆盖。加强国民经济动员,抓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落实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纳入委省框架合作协议的24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88个国家产业和国别指导意见。引导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建立“走出去”产业联盟,培育更多本土跨国企业。推进境外园区建设,加强与境外投资经贸合作。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区域,开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通关口岸等领域的合作和共建共享。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500强企业,延伸壮大产业链。开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试点,推进金融、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开放。以邵阳保税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崛起新路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督促落实《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推广“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模式,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推行“预审代办制”。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持续开展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推进全省统一的“互联网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清理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约失信行为,严格规范招投标,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紧扣“产业项目建设年”,着力抓好x个重大产业项目、x个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x个重大产品创新,引进x个500强企业和100名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抓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技术改造等国家重点专项,对接国家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协调推进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实施舍弗勒汽车零部件及精密轴承、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和“湖湘服务”品牌战略,推进服务业“双百”工程和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加大生产性服务业补短板力度,支持发展网络消费、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效应。加快岳麓山科技创新基地、高铁新城和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创新发展产业园区。将园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年”主阵地。实施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的园区项目建设大会战。大力培育园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市场主体。全面完成园区污水、固废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示范。完善园区综合评价办法,建立有奖有惩、末位淘汰机制。创建先进储能材料、电动汽车、3D打印、机器人等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园。推动10家左右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为省级高新区,争取新增2—3家国家级开发区。
  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配合有关部门防范好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特别是要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强化项目审核把关和投资概算管理,在部署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时,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完成13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x个左右贫困村出列、16个贫困县摘帽的总任务,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28万人的年度搬迁任务(包括2017年提前实施的7万人)。突出特色产业扶贫,加强对湘西地区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加快武陵山、罗霄山片区13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公共品牌建设。支持与脱贫攻坚关系密切、带动效果直接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以工代赈投入,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向“一湖四水”延伸。启动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五大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集中整治等10大重点领域和大通湖、珊珀湖等9大重点片区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同时,统筹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资源环境承载评价预警,划定生态红线,初步构建涵盖“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补偿体系。抓好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四是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强化改革创新对发展的促进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发改系统的改革职能,探索推进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探索建立市场出清长效机制,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煤炭、烟花、造纸等领域过剩产能退出。落实降杠杆“1+2”实施方案,谋划发行债转股专项债券,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落实各项降成本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用电、物流等成本。聚焦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精准有效改善供给结构。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我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加快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在全省县(市)推广部分省直管县赋权目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监管执法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并联审批、信息公开、协同监管。开展民间投资报建事项清理,推进先建后验“企业投资承诺制”试点,逐步推开“多本合一、多评合一”。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制定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全面启动第一批增量配电试点,协调推进电力市场交易。加快天然气大用户直供和管网项目建设改革,建设xx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居民用电水气阶梯价格制度。制定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按病种收费范围。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实施意见,建立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甄别纠正一批涉产权的冤错案件、剖析一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一批产权保护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以产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制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实施意见。推动全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进必进”和全流程电子化。继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加强价格监管与反垄断执法。协同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试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围绕联合奖惩、信息共享、信用创新、文化制度和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等,进一步完善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提升平台网站服务功能,力争联合奖惩备忘录实现全覆盖,并在信用监管、信用服务、信用承诺、信用修复等领域取得新成效。积极创建国家级信用示范城市试点。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制定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抓好与国家规划对接的基础上,抓紧研究编制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尽快明确全省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适时开展试点、分类推进。加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中培育优质稻米、优质油料、良种生猪三大优势产业和优质蔬菜、特色水果、品牌茶叶、道地药材、特色畜禽、名特水产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30个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和20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支持发展“三品一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村物流网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涔天河水库扩建灌区项目、莽山水库、毛俊水库、黄盖湖防洪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105个规划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364万亩年度建设任务。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引入社会资本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林水利项目建设。继续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扩大轮作休耕试点。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实施方案,配合推进农村“双改”,实施8县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洞庭湖区11个县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
  六是加快推动投资升级。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化投资结构。实施“百千万”投资促进计划。扩大产业投资。推进 “三链”融合,实施好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计划。重点抓好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特别要强化产业投资考核,引导各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产业投资上来。稳定基础设施投资。以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重点,继续推进“四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生态民生投资,加大“一湖四水”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投入。提升品质消费投资,抓好全域旅游、健康xx等领域重大项目。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立充实创业投资与产业基金后备企业项目库,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实施民间投资“六大行动”。创新投资管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全力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稽察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积极推进代建制。
  七是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力构建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支持xx创建“三个中心”。鼓励湘江新区率先发展,推进xx金融中心建设。支持xx临空经济示范区、株洲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湘潭青山桥皮鞋皮具特色产业园等特色区域发展。抓好“四位一体”城市群交通网络及21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推动加工贸易高效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发展。发挥大湘西地区生态和区域性综合交通优势,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新材料等产业,抓好泸溪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抓好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推广第一批国家试点经验、开展第二批国家试点评估。组织开展全省县域产城(镇)融合专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对特色小镇申报、建设、退出全环节管理,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协调落实各项落户政策及“人钱”、“人地”挂钩政策。推动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强株潭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开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争取一批独立工矿区纳入国家改造搬迁工程。
  八是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动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就业和居民增收。推进国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推动实施省内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项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返乡创业政策落实落地,抓好19个国家返乡创业试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聚焦七大重点群体,开展六大支撑行动,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加强政策托底,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确保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公共服务等8大领域92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落地落实。统筹抓好教育、医药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实事,进一步理顺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实施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社会服务兜底、公共体育普及5大公共服务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办医,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抓好xx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足球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奥林匹克中心、xx图书馆等大型公益性项目建设。同时,着力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潜力,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全省发改系统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改革系统自身建设,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突出三个坚决,坚决维护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推进党务与业务融合,打造有坚定立场的发改队伍;要强化三种能力,综合谋划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打造有过硬本领的发改队伍;要倡导三种作风,立说立行、敢抓敢管、大气包容,打造有进取精神的发改队伍;要坚持三个严格,严抓廉政教育、严肃廉政纪律、严查违纪问题,打造有严明纪律的发改队伍;要注重三个协同,协同推进业务工作、加强干部培养、组织各项活动,打造有整体合力的发改队伍,实现发改队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务实、纪律严明、上下协同“五有”目标,工作开创新局面。
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发改系统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全力争取最好的工作成绩,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xx做出新的贡献。

 
热门学校演讲稿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