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感谢教研院英语科各位老师对我的信任,但我心里非常忐忑。因为在座的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精英,同行中的翘楚,又是长期活跃在命题领域的行家里手,我个人水平有限,怕讲得不对讲得不好,所以很是不安。还请各位多多担待。
在我看来,加入高考研究组进行高考命题研究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加入高考研究小组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一份神圣的使命感。在上一届的成立大会上,我们英语科的梁厚富老师将之概括为“光荣的参与感”,我深以为然。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高考研究组,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一晃6年过去了,回顾过去的这几年,还真是感触良多。下面我就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个关键词:严谨
我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年少轻狂,每次做题遇到与参考答案不一样的时候我和另一位同伴就总是质疑题目出错了,继而评论题出得不好。但过了一段时间仔细推敲或者向其他老师请教后发现答案没错是我们自己错了。有一天一位前辈跟我们说:“题目不是随便出出来的,你们真的不应该轻易就说题目出错了。”因为这句话我开始好奇这些题目是怎么出出来的。刚好那时xx市教研室举行英语命题比赛,我便尝试参加并且获了奖。后来又开始给《英语周报》编写一些题目,还被评为优秀特约编辑。但一直到我参加了高考研究小组第一次去磨题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看着老师们一个词一个词斟酌,逐个选项讨论,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每次磨题都会发现新的问题,我才知道高考研究小组的老师们有多么严谨,从此我再不敢轻易说哪里的题出得不好。我也从第一次的磨题中学到了命题的关键:严谨。
第二个关键词:成长
很多老师自己做题可能问题不大,但怎么教会学生做题备考就是另一回事了。有些老师尽管有一定教龄了,但依然会有以下困惑:
1. 考试考什么(词汇,语法,话题)?
2. 老师要教什么(哪些词、语法、句型需要教?那些词、语法需要讲到什么程度?)
3. 学生如何被考查?
4. 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备考?(漫无目的型、题海战术型、人云亦云型)
我个人认为原创命题对一个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常言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命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是一个连接考试和教学之间的通道。在命题、磨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考点设置、干扰项设置等的学习研究能够强化对题型特点、考查内容的认识,进而深化对教学内容、学科素养的了解和理解,最终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备考。我个人正是在命题的锻炼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为了能命制出高质量的题目,我认真地研究历年高考题和课标、教材,密切关注高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因此在给高三学生进行高考题型指导的时候,思路就相对比较清晰,对题目特点、重点、难点的掌握也比较准确,大大地提高了备考的有效性。
加入高考研究组不仅研究高考命题还要研究教学、指导备考。而这些研究指导工作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14年10月30日,我在xx市高三英语中青年教师研修班上作了题为《原创命题与备考》的专题讲座,指导年轻老师通过研究题目、命制题目去了解高考题科学备考。2016年,我联合另外两间兄弟学校举行了命题比赛,促进了老师们对全国卷题型的认识和理解。2016-2018年期间我分别在xx市、从化、廉江、东莞、饶平等地教研活动中分析高考题,指导老师们进行备考。这些工作促使我进行研究、归纳,使我对于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三个关键词:收获
在参加高考研究小组的这几年里,我收获满满:
第一收获了动力和鞭策,使我一直勤奋学习不敢懈怠;
第二收获了专业精神,命题工作的参与让我觉得自己更具有了专业性,因而充满自信;
第三收获了启发和顿悟,在命题素材的寻找中、在一次次的讨论甚至争论中,我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思维,经常受到启发,时不时会有顿悟;
第四收获了成就感,命题工作带有创作的成分,因此每次完成都很有成就感;
第五收获了友谊,在高考研究小组中,能够与教研院的老师们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因为命题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度专注性,因此我总感觉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为紧密,可以称上是一种革命友谊了。身处这个大家庭里,有满满的归属感和暖暖的家的感觉。
以上便是我参与高考研究小组工作的切身感受。再次感谢教研院英语科的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最后祝愿xx教研院带领更多的老师为xx教育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辐射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