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因式法》同课异构听课反思
海口市永兴中学 罗婕
2016年10月,数学工作坊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的送教下乡活动,教学内容因式分解
的第一节课:提公因式法。以下是我对本节内容的一点看法及听课后的反思。
本节课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建立因式分解的概念和用提公因式法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由于因式分解的主要目的是对多项式进行恒等变形,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应用于多项式的计算和化简,是数学中对式的基本运算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因为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并不那么容易接受,因式分解的能力还需要在以后的具体应用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梁老师对本节课采用了“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一般,因此教学的起点低,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将提取公因式法,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公因式”是什么,再研究如何提取公因式,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3、勤练习。教学中将这节课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根据学生的特点,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 在引入“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类比“整式的乘法”得到的。此处的设计意图是类比方法的渗透。分解因式是一种变形,变形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这种互逆关系一方面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事实上是对整式乘法的再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给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并给他们留下充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从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这种互逆变形的过程。
林老师这堂课给我的印象是:赶、忙、累。
1、.对于教材的分析还有所不足,导致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在课堂当中,一些语言以及板书的内容的严谨度不够高。
3、学生在板演时出现的书写小错误也没能及时发现,在教学当中对于概念的概括,语言也不够简洁。
4、.板书的书写、整洁程度有所欠缺,不够规范。
总的来说,林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次接触新教材,初次接触大课堂,有所不足在所难免,梁老师是一位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把握教学的进退,善于抓住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去突破、去克服。听这两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尽量做到取其精华,完善自己。
因式分解, 教学方法, 海口市, 多项式, 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