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 听《九色鹿》有感

今天听了刘老师讲《九色鹿》,她按照三个步骤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她说:读书有三种境界—读薄、读厚、再读薄。我立刻对她的这种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的过程中,我也在细细地品味“怎么叫读薄”“如何读薄”“如何把书读厚”“怎么做才能把书再读薄”。这时想起了曾经读过的这句话—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还真是耐人寻味。刘老师的观点是第一次读薄指初读课文了解人物、事件、初步感受,读厚指走进文章,再读薄指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刘老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就通过各种途径去弄明白。从朗读到理解,刘老师的剖析深入浅出,学生表达得也非常精彩。最后通过改换文中字或词的方式让学生品味文本中语言的美妙,我觉得这就是把书读薄的一个过程。一本书再厚,它的精髓也就是寥寥几句,能不能通过判断,分析和舍弃,找到它的精华,提纲挈领,方能彰显读书的境界。而且读薄也意味着不迷信于书本,尽信书不如无书,当自己慢慢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意见,这本书也就薄了。
反思自己读书的过程,似乎有点颠倒了。曾几何时,不再有耐心把书读厚,拿一本书,首先奔自己感兴趣的点,随意翻翻这本书就算读过了。这种功利性的读书使我越来越远离了读书的乐趣。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还是能真正从书籍中汲取到营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这般读书,每读一本,就能获得“雁过留声”、“水过留痕”的效果,长此以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热门教学反思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