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暑期培训时,市教研室的马敏给我们做了一场《 高立意 低起点 思生本 促成效——基于能力立意高效课堂的点滴感受 》的报告,在中间的互动环节她问我们在座的老师你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当时就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起来了,我反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中的课堂,理想的课堂里应该有些什么?我想我们学生有学生的要求,教师有教师的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理想课堂的“理想”两字,是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理想而已! 我来说说我的理想课堂:
一.规范有效的教学过程
要做到规范有效的教学就要备好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主要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力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营造快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如果在教学中,仅仅老师讲,学生听,类型模仿,习题演练,会让大部分学生常常难以感受到它的魅力。甚至觉得数学枯燥、抽象,毫无学习兴趣。所以,在理想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有了兴趣,便有了快乐。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讲故事,活泼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孩子积极的、快乐的参与学习。
三.问的学问
这里的问包括学生的敢问想问还有教师的有效的提问,在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问题穿成串,一节课下来通过几个有效问题把整节课的知识穿起来。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能鼓励孩子大胆大声;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孩子敢说敢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能让学生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听懂别人的发言,围绕问题积极地进行有依据地思考。 在一节课结束时,鼓励孩子能结能展。每节课结束时,引导孩子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四.数学思想的渗透
我重要的感觉数学课上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额学思想的渗透,如米山国藏:“学生在初中、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却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那应该怎么去做呢?马老师给了好的建议:
1.立足数学本质,挖掘并渗透数学思想
2.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等都蕴涵着数学思想及方法。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凸显数学思想
教学中应突出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展示数学思想的应用过程。
4.在知识的总结过程中,归纳数学思想
教材是按知识发展系统编排,而数学思想则是蕴涵其中的,是零散的,不是系统的。所以在课后小结、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要及时归纳,使数学思想纳入已有系统网络,逐步完善,实现迁移。
5.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增强数学思想意识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