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稿 教学,需要有“新鲜感”


接触部编版教材时,我就发现一个以前上学时从未在课本学习中出现过的词汇——新鲜感,这个词也让我产生了新鲜感,对这个教材便更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这一年多的教学,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也需要有新鲜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念书时,每一个阶段接触到了新的老师时极大部分的同学都怀着别样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支撑着我们在最初的学习里活跃积极,但过一段时间后,当我们熟悉了新老师,这份新鲜感一过,便有同学总觉得没意思,连学习状态都跟着下滑。这,便是失了新鲜感。
而同样的,老师们满怀激情去接触新的学生,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状况,面对屡教不改的基础性知识错误,面对外界的质又是美好的一天疑与误解,也会逐渐麻木,被磨平了棱角,失了激情,失了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学生和没有新鲜感的老师,像一对经历“七年之痒”的怨偶,互相折磨,连幸福感都渐行渐远。
如今我们站在同样的位置上,就要注意避免,不能重蹈覆辙。那如何在教学中保持新鲜感呢?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走来,很明白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点不算成熟的思考:
保持心态上的新鲜感
心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工作,投入教育教学。《十八岁的天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古老师,一个每天早晨都抛一个硬币,然后愉快的说一句“又是美好的一天”的阳光老师。实际上,刚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的他每次进教室都面临着花样百出的整蛊和全班同学看好戏的目光。可他每次都机智的躲过,然后若无其事的讲课,他每天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在与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斗智斗勇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群“问题学生”。
形象上要保持新鲜感
一个人即使其貌不扬,但干净整洁有品位的穿着同样吸引人,老师也是一样,大概都深有体会。我们尚且不能避免俗,又怎能要求学生出尘脱俗。一个老师良好的形象也很容易赢得学生的喜欢,所谓爱屋及乌,喜欢一个老师,便会喜欢这门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这门课,还怕学不好吗?
学识上要保持新鲜感
形象好,博学多才,又风趣幽默的老师总是很容易赢得学生的心。然而能够旁征博引,名史典籍信手拈来的老师必然是一个经常看书并思考的老师。朱熹有诗为证: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提高自身魅力,用扎实的学识树立在学生心目中高大的形象。
教学方式上保持新鲜感
在这里,我想把人品理解为教学的风格。一旦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就会使自己走向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容易走向重复、麻木和因循守旧。为此,我们不妨在教学方式上多做些创新,比如导入方式,或习旧拓新,或设置悬疑,或动之以情。平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适当增加新鲜感,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转换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摸透了上课的模式,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而提高课堂更关注度。
教师工作是拿得起却放不下的,教师工作也是高尚伟大却文容易倦怠的。站在三尺讲台上聆听自己的声音是一种快乐, 沉浸在学生求知的目光中是一种享受,感受到学生与家长由衷的尊重是种幸福。然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保持新鲜感,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才能更好的享受这个讲台。

 
热门经验交流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