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带学生去“旅行”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甚至还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儿童作家和心理学家,他总能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
从教十几年的时间,我很羡慕那些每节课都能上的精彩,班里的孩子都非常愿意上他课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每节课学生总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压力,没有强制,一切都是那样的不经意、随意与自由。羡慕的同时我又在不断的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也能上成这样。
在这之前,在大多数人眼里的语文,就是“死记硬背”学科,没有规律可循,只要让孩子多记多背,就一定会让他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的回忆,但事实上却错了,殊不知,这样的记忆蒙蔽了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感知能力,我们培养的就只是一些只有依赖性的“书呆子”。记得在给孩子们上《听听,秋的声音》时,就有很多孩子搞不清蟋蟀、蛐蛐等几种小动物,也弄不清所谓的田鸡就是青蛙,青蛙和癞蛤蟆(蟾蜍)有什么不同,花了很长时间,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解说,还是有很多孩子弄不懂,如果孩子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能把孩子带到田间,带到草丛去细细观察,我想也会迎刃而解。还记得在一次考试卷上,问几月几日是教师节,全班95%的学生都不知道,但教师节刚过去,学生在那一天还给老师送花送礼物,问他们为什么送?他们的回答竟然是看见别人送了自己就送了。真是无语,这就是我们现代的教育,孩子所接触的,多半是来自于电脑网络和课外书籍,生活知识几乎是零。
我也不只一次听过同样的话,幼儿时期,孩子在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高兴地玩耍。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红花、绿草、蝴蝶、蜜蜂等,说话也从一个字到一个词到一句话,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楚。他们的进步很大,不断地给人惊喜。刚入学的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勤学好问,事事好于表现,并且具有自己的个性,不想当孩子慢慢长大,到五六年级的孩时候,身上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却在渐渐消失。上课不回答问题,“沉默是金”已成为课堂上普遍的现象,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真正成了学习的机器,对学习也失去了激情。
如何让这些天性都是诗人的孩子重新发挥个性,关键就在于让孩子心中诗的琴弦响起来,老师带孩子做好这次“环球旅行”。因此,让孩子走进大千世界吧,“真正的课堂”是孩子们所期待的。用身上的各种感知器官学习新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生活体会,多带孩子到周围的世界去观察,感知生活,获得对周围世界表象的积累。支持孩子的观察行为,让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知识,在大自然的旅行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让孩子亲自去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做一做,比较事物的不同,找出其中的奥秘。
 以上是我本人很浅层次的理解,其实真正要读懂,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我愿意继续阅读,争取能获得更深的认识

 
热门经验交流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