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最忌课堂打断教学思路,比如讲课中手机响了、学生搞小动作了,尤其厌烦学生上课“插嘴”,因为这不仅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学计划,而且还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当初我也是这样想,甚至为此还大发过脾气。
我们班就有这样几位爱“插嘴”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想法奇特,甚爱思考。在老师上课中时常“插嘴”,或纠正老师语言叙述中的语病,或提出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不同想法,或接着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抢着说--“抢话茬”,他们的接话往往具有引领作用,一旦抢话说错,就可能会把全班学生的思路带偏。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是又爱又恨,批评不得,鼓励不得,左右为难。
孙书涵就是其中之一,在六下数学总复习中,我经常会为了赶进度,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疑问、不同的想法,在处理一道‘把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时,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哪一面在上面?'的题目时,由于急赶课时量,我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直接空间想象,讨论后一致认为E面在上面,跟我的预想一致。可是此时,最爱插嘴的孙书涵却迫不及待地抢话:“老师、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平时课堂上,遇到有多种方法的题目时,他总会有奇特的、与众不同的想法,但虽说是一种方法,思路却并不简单,有时会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有时还需借助画图、学具演示等解释他的思路。很是占课堂时间,且叙述不是很清楚,学生不太理解;而且有些问题用现有知识无法解决,需要上中学以后才能解释清楚。有了几次这样的情况,我就想,这一次有可能也是这样。于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果断不给他发言的机会,可是不让他说,他在下面小声说给同桌听、邻桌听,还是要一吐为快,极力表达自己的想法。果然,课后,他还是追着我到了办公室,拿出她画好的小纸片,边折纸片边向我描述:“老师,你看这样向下折,当B面在左面时,是C面在上面,并不是E面在上面啊!我一看,也确实是这样,有图有真相。难道是我讲错了,明明是不用动手折,也能想到E面在上面的。可是,孩子的这种折法却是相反的答案。我让他留下纸片,回班上课。通过同组老师教研,思考实践。才知道这原来是两种思考方法,一种是按常理的向上折,E面在上,字母留在里面;一种是孙书涵展示的向下折(一般不这样想),C面在上,字母在外;两种方法都不无道理,按问题思考,要想看到哪面在上面,应该是字母在外才更合理。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这种方法,课堂上,也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对于E面在上的答案,多数学生没有异议。而这个孩子能够在课堂节奏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慢下脚步,理清头绪,理性思考,看到了这一知识点背后的别有洞天。试想,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给这个孩子“插嘴”的机会,让他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所有孩子能当堂明白,这道题目的两种折纸方法,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理解事物具有的两面性。岂不更好?看来,学生上课的“插嘴”并非都是无用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插嘴”的机会,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鼓励孩子敢想、敢说、敢做,有可能会有意外外的收获,课堂也会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其实,其实学生爱“插嘴”并非坏事,这恰恰说明他们是在用心思考,注意力格外集中,也是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培养锻炼的过程。学生课堂“插嘴”,不但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为老师指出写错的板书,读错的音,说错的话的,让他们知道,老师也不是完人,也会有错误存在。“金无完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老师在学生“插嘴”中还能够收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可以及时改错,启迪新的教学思路,善待学生的“插嘴”,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