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有位老人得了脑溢血,她的右侧身体再也没了知觉。她的儿子把她接回家中,悉心照料。老人的儿子是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其他时间几乎都泡在家里:早起给老人端屎端尿,帮老人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他把蔬菜和肉切成小丁,方便老人咀嚼;练字的时候,他把老人扶到阳台上,让她晒晒太阳,看看风景;有应酬的时候,他回家从来不会超过晚上7点,别人都说他惧内,其实他是怕回去晚了老娘着急……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很多人都说,老年人一旦得了脑溢血,可能也就剩两三年的时间了,但到现在,老人的身体从没出过其他问题。这个老人是我的奶奶,她的儿子,是我的爸爸。
几年前,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条公益广告,看得我泪流满面。有位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脑中的橡皮擦去了他很多的记忆,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成了陌生人。但是有次吃饭,看盘中剩了几个饺子,就用手把饺子装进了口袋,儿子赶忙拉住老人说:“爸,你这是干什么呢!”老人颤抖着双唇说:“我……我儿子爱吃这个……”相信大家对这条广告都不陌生,这是央视推出的关爱阿尔茨海默病系列广告,叫《爸爸一直记得爱你》。从这时候起,我知道了阿尔茨海默病,也是从这个广告开始,央视相继推出了《为爱正名》《只要还能记得爱》《被遗忘的时光》等一系列公益广告和专题片,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认识、了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为患病的老人们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去年5月,我结识了一位老人,她是一家养老护理院的院长,她的护理院里,住着96位失能失智的老人。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她和丈夫把家搬到了护理院里,还把妹妹和妹夫叫过来帮忙;她不怎么看电视,不会打麻将、扑克,甚至没有节假日,一心都扑在为老人服务上……有人问她,这么辛苦图什么?她说:“老人们年轻的时候,做了那么多贡献,如今他们老了、病了,我们要管他们,毕竟谁都会有变老的那天。”这位老人,名叫易连军,十九大代表。有人说,你都是十九大代表了,不用这么辛苦。她说:“我得对得起这个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简简单单43个字,道出了各级政府、各类养老机构、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我们描绘的大国愿景,也是每个公民的“中国梦”。
这个梦想里,包含了许多像我父亲一样孝顺的儿女,包含了许多像央视一样传播养老敬老孝老优良传统的媒体,包含了许多像易连军一样无私奉献的养老服务人,正是他们的付出,中国2.4亿多老人,才能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安心、更加有尊严。有人问,在这个中国梦里,你能做什么?
作为一名记者,我可以用一杆笔,一篇文章,向老年人传递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国家的养老惠老政策;让大家知道更多个“易连军”在默默为老人不遗余力地付出;让社会更了解老人、包容老人、尊重老人,呼唤起每个人心底的那份善良。
“养老、孝老、敬老”,不只是口号,也不只是一个个被印在纸张上的文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的精神组成的,我们挖掘着、记录着,并把这些精神真实地传递出去。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奋笔疾书,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