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工作论文 浅谈学生安全问题

过去一提到学校安全,大多都是老生常谈,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三位一体”。但真正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再充分的理由都成了狡辩,在教育、管理和保护这三项职责中,没有直接责任,总有间接责任,学校很难推得一干二净。而且,即便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了几项免责的条款,然而法律上涉及人身伤害的责任划分主要依据的是《民法》。这样一来,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受伤”,除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之外,还得支付数额不菲的经济赔偿。这,无疑将原本靠公用经费维持运转的学校逼入困境。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学校校长,教师心中,安全事故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其威力要远远超过教师福利、学生成绩和考试升学率等众多因素的集合。
一,学生乘车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撤并,城市中小学择校生的增加,中小学生上学路远的矛盾凸显,中小学义务教育出现“校车”难题。几年前,教育部就校车问题曾出台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理规范解决中小学校车的基本思路,各地在实际运行中做法不一。目前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没有资金投入,车辆型号、品质五花八门,安全隐患极大;学校自行靠市场运作,资金和驾驶员管理难以到位;安全事故不断,甚至时有大事故出现;农村学校校车学生交费一年累积高于学费,家长难以负担等。公路汽车撞死学生,学校老师就要求不准上路体育锻炼。这样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固然不错,但是这一点“风雨”后的“阳光”显得有些微弱,只能是被动地跟着事故走,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把安全工作体现在全局各项工作的规划之中,时时处处想到安全,并学会举一反三,处处争取主动,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有效的工作之中。校车是不同年级学生早晚小聚的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要搞好义务教育,必须解决校车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校车可考虑由政府进行买单。应切实加强校车和驾驶员的管理,公安交通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配备专门教师上车管理。乘车安全是我们学校,包括教育部门,从上到下的重要工作,不仅仅是开学,整个学期我们都一直在做乘车安全工作。安全工作要从第一天抓起,孩子们还没有上学之前,学校就开始部署安全工作了。学校安全问题应该说有好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孩子们上下学护送,还有一部分学生乘坐接送车。除了平时应该做的校舍、消防、食堂等方面,重点是孩子们每天上下学,学校里有一些部署,包括学校附近的公安部门、派出所,给予一定的帮助,因为安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需要做。要搞好义务教育必须尽快解决校车问题,建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和学校加大管理力度。
二,校外暴力问题。一连串血淋淋的数字,令常年与学校安全教育打交道的40多名与会者叹息一片。10月11日下午,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海南分会场会议在海口召开。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一门卫精神病发作,持刀砍伤15名孩子和3名教师,其中一名幼儿被砍死。9月11日,犯罪嫌疑人杨某闯进苏州市一外来民工子弟临时托管点,挥刀对儿童狂砍,当场砍伤儿童28人。9月13日,多名手持凶器的歹徒冲入湖北省大冶市罗家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砍伤15名学生,抢走现金742元。9月20日,犯罪嫌疑人贾某闯入山东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持菜刀砍伤25名小学生。9月30日,湖南郴州市临武县广宜中心小学有精神病史的小学老师刘红文因精神病发作,在校园内持菜刀疯狂乱砍,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4个孩子被砍死,12个孩子被砍伤(其中多名重伤),另有4名教师受伤。暴力的魔爪,正不时地侵袭菁菁校园。据了解,我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近年呈上升趋势,在校生犯罪增多。两年来,全省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每年都在100起左右。
三,校内暴力问题本报(钱江晚报)96068热线说上周五一个孩子所在的杭城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里,在午休时间把教室门关住,20多个同学殴打一名女生。原因是这名女生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经常是最后一名,拖大家后腿。这名女生被打得眼角膜出血,脸上有淤青,家长也来了,孩子被带到医务室。新学年开学才半个月,有的学生就不肯上学其原因就是经常被学校较大的学生敲诈,不给钱就要挨耳光。无奈之下,“进贡”了要上交学校的零花钱。因打篮球争场地结怨,海口两所中学十多名男生近期竟在校外连续三次聚众斗殴。纵观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立体防线尚未建起之前,对孩子应加强第一道防线———家庭教育。不良社会影响,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王雷说,未成年人年龄尚小、涉世不深、分辨是非能力差,他们往往经不住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导致以身试法触犯刑律。再者,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很大,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和教育,有的教导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部分“双差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很多农村学校没有围墙,经常受社会青年的骚扰,治安问题更为突出。据五指山琼公纪念中学校长卓启新介绍,除了聘请校警、加强和派出所的联系外,学校还组织全校22位教师和两位职工组成护校队,每天由三四个人进行晚上巡逻,确保学生的安全。校园暴力实则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现象。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支付更昂贵的代价。
四:食品安全问题。中小学主要存在隐患:校园条件简陋,食品卫生管理不规范。有的学校卫生设施陈旧破损或缺失,根本达不到卫生管理要求。由于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完善,缺乏防蝇、防尘、防鼠、消毒、保洁等基本卫生设施,存在隐患,急需加大硬件投入。有的学校没有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特别是有的租赁和承包者只顾经济效益,不注重基础卫生设施的改善,食品原料无处存放,无保洁措施,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没有力度,出现了卫生死角。小卖部、商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卫生安全隐患较多。承包者卫生意识差,操作过程不规范,也不注意个人卫生,造成食品污染。学校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及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对劣质、过期及有害食品的拒绝购买意识不强。很多中小学学校周边食品“三无”多,卫生督查一阵风。校园周边摊点多,学生上当很无奈。有些校园周边加工环境卫生条件极差,原料及成品存放无防护措施,食物来源不清,加工制作质量无保证,无消毒,这些现状使食品卫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对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校园周边无证的油炸食品等流动摊点都在大胆招揽学生顾客,向中小学生销售小食品,由于中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弱,很容易上当受骗。这些摊点无防尘防蝇设施,无冷藏设施,变质;给食品卫生带来诸多隐患;食品经营人员健康状况不得而知,未按规定戴口罩和穿戴工作衣帽;食品原料质量难保证。这些存在着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摊点天天围堵在校园周边,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有些学校在将食堂承包出去以后,就撒手不管,直到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等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才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予以控制,或者干脆将食堂承包经营权收回,继续走原来的道路,由学校雇人经营管理。
教会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自护能力、辩别是非能力、防止外来意外侵害能力,初步掌握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知识,使他们更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更好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培养青少年法制安全观念,提高广大青少年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外来意外侵害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掌握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自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够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小学校的青少年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一是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校园安全法》这样的法律武器来捍卫。二是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如果是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学校应当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出了什么事都“以和为贵”,同时,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使得校长们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三是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让校园上档次,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子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这就给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四是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的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带来的经济负担。

 
热门安全教育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