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办公室一位年轻的姑娘问我:“王老师,你讲过那么多比赛课,你说讲这样一节课大概需要试讲多少遍啊?”
我说:“最少也得试五六遍吧!我最多的一节课前前后后大概试讲了十几次。”
听到这个回答,姑娘感觉非常吃惊。她接着问:“那一个年级的学生还不够你试讲用的啊!”
我说:“是啊!所以我那个时候是把自己学校的学生用完了之后,就全区跑来跑去到别的学校试讲,无比辛苦啊!”
…… ……
就是这段对话,激起了我对往昔磨课经历的回忆。
磨课究竟磨的是什么?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在打磨课的设计环节,也有人认为是在打磨教师对学生的应对能力;有人认为是在打磨教师提问语言的适切程度,还有人认为是在打磨教师对学生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而我,作为一名亲历数次磨课的人,在认同以上种种说法的同时还想说——磨课最磨的就是教师的心理素质。
以我个人为例:
初登公开课讲台,下面仅寥寥坐着教研员和几个中心组的同事,一节课下来我已满身是汗。根本记不得自己刚才课上曾经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后来经过一届失败的希望杯的打磨,渐渐勇敢了不少,再面对小规模的公开课已经不会紧张流汗了。所以我后来经常对年轻人说,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哪怕这节课最后换不来任何一张证书,也要去经历,因为这个过程能锻炼人的心理素质。
再后来,教研员亲自帮我打磨课,我更是受益匪浅。又要提到“课堂观察”了。因为我打磨的两节国家级课例,都是和课堂观察研究同时进行的。磨过课的老师可以试想一下,没有课堂观察的普通打磨试讲已经能够让人有种“被扒皮”的感觉了,再加上课堂观察出来的严酷数据,我当年的感觉只能用“死去活来”来形容。每次试讲后,教研员从普通评课的角度指出问题,课堂观察员再用百分比来指出我某些教学行为的毛病,我被批评的体无完肤。每晚回到家,先痛哭一场发泄一下,再开始修改课,第二天再次试讲后被批评,再回家痛哭后修缮……如此反反复复许多次,心理承受能力终于变得无比强大。
再加上最后的现场课规模,全国的同仁,数千人同时听你讲课,那场合对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挑战。但经此一役,执教老师的心理素质一定会突飞猛进。我就是这样,广东归来再去新疆讲课时,已经能在前一天晚上找羊肉串吃了,而之前在广东我在上场前可是紧张的胃疼什么也吃不下。
我经常对别人说:自己能讲国家级的课完全是幸运。其实在我们金水小学数学学科,课上的比我好的老师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幸能站在最高级别的平台上去锻炼。同样,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站在高级别的赛场上能不紧张,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出平时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观看奥运会时,经常会听到教练评论运动员,说某某某是比赛型选手,心理素质很好,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超常发挥。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想再次提醒年轻老师:一样要抓住每一次讲公开课的机会,用心去打磨一节节课。即使这节课不会被评奖,不会进决赛,但你经历了打磨的过程,你的心理素质就一定提升了一大截,如此下去,等到真正的有用的机会来了,你才有可能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