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9日,参与了省教科所在济南举行的全省“十一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培训会,有幸接触了几位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他们是顾泠沅、裴娣娜、郑金洲,正是由于他们精彩的报告,使得两天的学习尽管紧张劳累但空虚而快乐。
对于顾泠沅这个名字,早就耳熟能详,但始终没有听过他的报告。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布鲁姆对他的评价是:“你在东方做了10年,我在西方做了40年,所得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 这个评价足以证明他对教育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高度。
顾老首先介绍了他的经历:67年同济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教语文,处于对当时语录式教科书的不满足,自身编写了辅助教材并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果,后来陆续在青浦县任中学教师十余年,任该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用他自身的话概括:假如算上曾经为幼儿园带过两个月的课,从幼儿园到博士生的课他都讲过。从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从教育一线走过来的专家。
顾老接着介绍了他一生遇到的三位名师:
第一位是苏步青,著名数学家,做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让他懂得了应该如何做学问。
第二位是刘佛年,著名教育学家,对人真诚宽厚,让他懂得了如何待人。
第三位是吕型伟,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从教育基层一步步走过来,教会他脚踏实地搞事业。
人生路上,有缘碰到一个好教师,那就是一种造化,而顾老这一路却先后遇上三位,并且个个都是当代的大师,他是幸运的。
从这三位名师,顾老引导了他的报告:校本研修——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
在报告的主体局部,顾老首先亮出了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体现了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态度:
观点一:教育实践知识经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好比骑自行车,不经过亲身实践,一味从书本那里记忆骑车要领,永远也不能真正学会。这对我们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了要求:一味的提供专家讲课式的报告有时收效甚微,教师培训需要提供能使其“意会”的方式。
观点二:应当重新理解教师专业学习的概念。教师专业学习应该有四个过程:①言传:书本知识,听讲为主;②意会:实践经验,在做中学;③内化: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④外显:默会知识逐步清晰化。这四个过程是教师专业学习必需要经历的,缺失了一个环节,尤其是缺失了后面的环节,教师的专业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仔细体会顾老后面的讲座内容,基本体现了这两个观点。仔细体会这两个观点,也便悟出了讲座的精华。
其实这两个观点并非局限于教育实践。想想夫人几天前学车考试我便好笑:第二天要进行路考,夫人靠边停车练得不好,头天晚上就在网上搜索如何靠边停车,也弄一把“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当时没好意思数落,第二天果然掉在靠边停车上,被我好一顿讪笑。当时缺少理论支撑,现在总算被我找到了:学车这种专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顾老讲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