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暴力的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的措施作用于暴力行为发生前,目的是控制心理-社会病因,防患于未然。整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一起参与和密切配合。
家庭应做到:(1)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和子女相处,充沛沟通,满足亲子情感需要,让小朋友从小建立平安感。(2)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消除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协商机制。(3)从小进行是非、品德、纪律教育,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鉴别自身言行,增强约束力;养成宽容、理解的好品质;正确处置与同学的矛盾、争执和纠纷。(4)多和学校积极沟通,了解小朋友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小朋友与他人的矛盾时,协助其通过正常、理性的渠道解决,不护短,不推波助澜。(5)面临家庭破裂危机时坚持冷静,消除“战争”;妥善布置小朋友生活,尽力减少负面刺激。
学校应做到:(1)彻底解脱应试教育阴影,提倡素质教育,发挥所有同学特长,给予他们充沛受关注、被接纳机会。(2)加强学校平安管理。根据需要组织校卫队,维护治安。(3)通过心理辅导。排解自卑、孤独、嫉妒等心理问题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偏激等不良情绪,提高接受力。(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同学从不良娱乐场所吸引回来。(5)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维护同学权益;不随意开除劝退同学,防止其停学和流失到社会。(6)对教职员工进行师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社区应做到:(1)加强枪支弹药、酒精、违禁药物管理。(2)清理学校周边的歌舞厅、网吧、迪吧等青少年易聚集商业单位,营造良好环境。(3)联合社会团体,形成威慑力,坚决抵制社会上传达的暴力色情影视作品、渲染暴力的“纪实文学”、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等。(4)经常提醒家长注意引导小朋友观看的影视、网络内容,防止接触渲染暴力的内容。方式切忌简单粗暴,以免反向强化青少年对暴力的猎奇心理。(5)推广积极向上的社区活动,取代不健康的课余活动,减少暴力隐患。
学校暴力的二、三级预防
并非所有青少年在出现故意发动的学校暴力事件前,都有预示性表示。但家长、教师和与他们密切相处的伙伴只要具备一定知识,就能从以下表示中发现一些早期性警告信号:(1)过去有攻击、违纪行为史,此时重现以往异常情绪,如缄默、社交障碍、孤立、拒绝、受迫害感等。(2)注意力、学习效率、学习成果急剧下降。(3)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如在胡乱涂鸦和图画中显示暴力;对些须小事反应异常强烈;破坏财富;寻找武器;有强烈自杀意念和企图等。(4)原本具有的健康危险行为超凡规表示。女生常见者如吸烟、吸毒、无自尊、与家长抵触、离家出走,男生常见者如酗酒、吸烟、药物滥用、逃学和打架。无论男、女生,吸烟、酗酒、打架等的频率与暴力伤害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因此,二级预防应以学校和家庭为重点范围展开,采取以下步骤:(1)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危机干预培训,提高学校暴力预防意识。(2)发现、识别早期警告信号,对可能出现的暴力倾向进行预测评估。(3)学校建立干预小组,并和家长充沛沟通。(4)对高危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治,提供指向性干预。
三级预防指暴力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伤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措施包括:(1)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同学远离危险;从公安、司法机构获得和时支援;建立有效联络系统,落实个人的危机干预责任;进行院前急救、急诊和治疗。(2)正确处置惨案余波,如协助家长理解小朋友对所受暴力的反应,消除恐惧反应;必要时接受精神卫生咨询;协商性侵犯受害者接受检查,防治性传达性疾病;指导受害者寻求公安、司法等后续协助。(3)根据受害者状况,提供必要的护理、康复服务,尽力减轻暴力导致的损伤和残疾。(4)协助师生接纳改造后的施暴者(包括来自少年劳教机构的)回校,真正实现社会回归。

 
热门安全教育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