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防侵害安全教育总结 篇1
我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于20xx年x月xx日开展了预防学生侵害害的教育活动,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切实履行职能,认真把开展平安创建,预防少年儿童遭受侵害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校预防少年儿童遭受侵害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我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李锁忠、刘亚明、余小兵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预防少年儿童侵害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认识到位,深入宣传。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奠定基础。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宣传学习预防少年儿童侵害相关知识。全校上下形成了预防少年儿童侵害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1、科学做好预防侵害犯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侵害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侵害犯犯罪的认识。广泛宣传“家长保护少女须知”及“少女保护须知”,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侵害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侵害犯,遭遇侵害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
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警觉,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要运用各类媒体普及有关知识,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学生保护热线和网站。
2、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把好入口关,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并将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和评价,落实管理职责。特别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员工出现的不良行为。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员工出现的不良行为。
3、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全校统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侵害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
4、开展了家访活动,结合20xx年春季开学工作,组织开展了一次家访活动。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离异家庭儿童作为家访活动的重点题,并请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和监护责任。对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家庭监护不到位,无一定监护能力的学生家庭建立信息台账,通过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职责,完善了预防学生遭受侵害的家校联防机制。
5、妥善处置学生侵害犯事件。建立学生侵害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侵害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与共青团、妇联、家庭和医院等积极配合,向被侵害犯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侵害安全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我校学生应对侵害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多了一份自我保护的能力,为打造和谐安全校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女生防侵害安全教育总结 篇2
通过学习体会到:少年儿童防侵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管理、应对处理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侵害犯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知》主要从加强预防侵害犯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应对侵害犯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方面对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侵害工作提出了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通知》对各地教育、公安、团组织、妇联组织在预防少年儿童遭受侵害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分别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又强调了四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构建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保护中小学生工作机制,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共同为中小学生构建一张安全保护网。
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统一。《通知》首先强调要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侵害犯犯罪的认识;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女学生的教育,使其了解预防侵害犯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从严管理女生宿舍,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统一,可以更好的内外结合,保护少年儿童免受侵犯。
强调了监护人的责任。相对于教师,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通知》特别指出,要加强家校联系,提醒家长多和孩子相处交流,要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侵害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
女生防侵害安全教育总结 篇3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给他们创建一个平安、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我班在3月31日开展了主题为“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的防侵安全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1、利用班会课,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侵犯,遭遇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警觉,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
2、在班级里向学生强调,使学生知道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我们学校会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
3、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要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要让家长了解必要的性知识和预防侵犯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
本次活动通过大量的图片及讲解,直观地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被受侵犯。同时,告诉孩子,除了他自己、父母或者医生(或者其他特别亲密的人)之外,任何人都不应该触摸他的隐私部位。如果有人这样做,请告诉父母。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也提高了自我防卫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性伤害。本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女生防侵害安全教育总结 篇4
近几年不断有关于性教育缺失导致孩子身心受伤害的事件曝光,性教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社会认识到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开展学校性教育是很非常必要的。为此, 20__年12月1日,博才花溪小学举行“防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护航学生安全。
学校德育处精心组织部署,各班通过观看PPT、讲解、演示、讨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建立了“隐私”的概念,认识了隐私部位,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的隐私部位等。接着,课堂围绕什么是儿童侵害、哪些行为是侵害、对孩子实施侵害的有哪些人、如何预防侵害、受到侵害改怎么办等问题展开。班主任采用了通俗易懂、积极、开放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小学生该如何防止侵犯,学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学习到了很多侵犯安全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教育学生主动防范,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坚决做到不好奇、不参与、洁身自好,时刻警醒自己避免侵伤害,人人做好自己的.坚强“保护神”。
本次防侵主题班会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防侵安全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并建立了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女生防侵害安全教育总结 篇5
对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做出如此禽兽的事,让人发指。我们在愤怒的时候,也为受害的未成年人感到痛心,为了预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保护那些未成年女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未成年女性自我保护的意识
由于未成年女性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必要的警惕和自我防范意识、身体力量与成年人相差悬殊等特点,很容易使自己成为侵害害案件的被害人。因此,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未成年人自我防范意识,例如,不要轻易跟不熟悉的人单独外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和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等物品,或独处;对于侵害多发地段如校园内和学校外的周边,学校应给未成年女性一定的保护,如尽量让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可以结伴而行,不留学生到很晚。叮嘱她们尽早回家,尽量走在人多的地方。不去易使自己遭到侵害害的场所。遭到犯罪分子侵害时应斗智斗勇,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斗智为主要措施。在人员较多的场合可大声呼救,或者发出求救信号,已得到及时救助。若是侵害发生在无人的场合,尖叫可能会引起犯罪分子做出过激举动,应见机行事。
(二)加强对未成年女性的性知识教育
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谈“性”色变,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总是认为这是无师自通的事情,即使有些父母能够意识到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也往往不敢对子女谈得太多。而现在的未成年人,是生长在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社会,她们需要有关性知识的教育,并且需要如何避免受到侵害害和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有些家长还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由于不懂得如何去教育,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随着身体的发育,对性开始产生好奇,但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好奇心驱使他们接触黄色音像制品。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常识或者对性产生畸形认识,从而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或因缺乏警惕而受到侵害。因此加强孩子的性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对性的认识。
(三)家长应关注未成年女性的交往对象,及时正确引导
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特征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模仿性和尝试性,未成女性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渴望得到异性的关爱,当异性表现出对其格外的关注或给其一定的好处,未成年女性就会放松对其的警惕,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因此家长为其免于遭受侵害害,应多于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和交友状况,对其正确引导,若发现其交友不慎,应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制止,使其对异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与异性正常交往。
(四)加强未成年女性法制方面的教育
目前,我国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学生法制观念薄弱,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法制教育也只停留在理论的传授上,学生上课也只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而已,使得学生不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在遭受到侵害害时,还不知道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更不懂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笔者建议:学校给予学生法律教育,让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且让他们知道哪些改做,哪些不该做,把犯罪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社会上对受到侵害害的女孩不应歧视
侵害害和其他伤害一样都会给受害人带来痛苦,受害人不仅要忍受肉体上的痛苦,还要害怕会受到别人的歧视,特别是公检法司在处理这类案件,不能注意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容易给未成年受害人受到“二次伤害”。这样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很残忍的,也对她们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建议,社会不应对未成年受害女性歧视她们,更要注意对其名誉上的保护,以营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生长的环境。
(六)预防留守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害的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都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如果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家乡往往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长辈的年龄较大,精力不足,孩子精神上得不到寄托,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经济的条件不善,不能给于孩子周全的照顾,使孩子极易成为侵害害者寻求的目标。建议: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尽可能给打工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包括及时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合理的休息权、平等的子女受教育权。对于确实无法自行照顾孩子的父母,应当把孩子托付给有能力、有精力的成年亲属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