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精选6篇)

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县委巡察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安徽省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安庆市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县委实行巡察制度,建立巡察机构,实现巡察全覆盖,确保县委一届任期内对巡察对象至少巡察一遍。

  第三条 巡察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落实中央、省委巡视工作部署和市委、县委巡察工作安排,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四条 巡察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 巡察工作纳入全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接受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建立县委会定期研究巡察工作、县委“五人小组”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县委负主体责任、巡察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等支持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

  第六条 县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向县委负责并报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委巡察办”),为其日常办事机构。

  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组织部长担任,成员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和县委巡察办主任组成。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察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第七条 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一)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决议、决定;

  (二)研究提出巡察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

  (三)听取巡察工作汇报;

  (四)研究巡察成果的运用,分类处置,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五)向县委报告巡察工作情况;

  (六)对巡察组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研究处理巡察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八条 县委巡察办的职责:

  (一)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传达贯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二)统筹、协调、指导巡察组开展工作;

  (三)承担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工作;

  (四)对县委、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进行督办;

  (五)配合有关部门对巡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和管理;

  (六)负责与市委巡察办日常联络,向市委巡察办和县委报送工作规划、工作总结和工作信息等;

  (七)办理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县委设立巡察组,承担巡察任务。巡察组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条 巡察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有关方面工作人员组成。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巡察组组长、副组长根据每次巡察任务确定并授权。

  第十一条 建立巡察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选配熟悉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政法等业务或相关领域的优秀专业干部入库。每轮巡察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巡察人才库中抽选参加人员。

  建立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巡察机构挂职锻炼机制。

  第十二条 巡察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四)熟悉党务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沟通协调、文字综合等能力;

  (五)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要求。

  第十三条 选配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标准条件,对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巡察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轮岗交流。

  巡察工作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第十四条 巡察组实行组务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决定组内重要事项。

  巡察组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负责与县委巡察办及相关部门的日常联系,沟通协调相关事宜,配合组长、副组长做好日常工作。

  第十五条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切实把发现问题作为衡量巡察机构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考评结果作为表彰奖惩、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

  第十六条 巡察工作专项经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专款专用。

  第三章 巡察范围和内容

  第十七条 县委巡察组的巡察对象和范围是:

  (一)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二)县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三)县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四)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五)县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对象。

  第十八条 巡察组对巡察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

  (二)违反廉洁纪律,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

  (三)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拉票贿选、买官卖官,以及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

  (四)违反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

  (五)县委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十九条 县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察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察。

  第四章 工作方式和权限

  第二十条 巡察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一)听取被巡察单位的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与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

  (三)受理反映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四)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五)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六)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召开座谈会;

  (八)列席被巡察单位的有关会议;

  (九)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十)以适当方式到被巡察单位的下属单位、部门了解情况;

  (十一)开展专项检查;

  (十二)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十三)县委批准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一条 巡察组依靠被巡察单位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察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

  第二十二条 巡察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察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第二十三条 巡察期间,经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察组可以将被巡察单位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移交有关纪检监察组织或者政法机关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向被巡察单位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巡察组开展巡察前,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了解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巡察工作开展前,应提前5个工作日公开预告巡察的单位、时间、任务、内容和工作方式,通知被巡察单位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十六条 巡察组进驻被巡察单位后,应当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通报巡察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方式和权限,开展巡察了解工作。

  巡察组对反映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线索,可以进行深入了解。

  第二十七条 巡察了解工作结束后,巡察组应当形成巡察报告,如实报告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对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第二十八条 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巡察组的巡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县委决定。

  第二十九条 县委“五人小组”会议应当及时听取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并决定巡察成果的运用。

  县委“五人小组”会议材料应当及时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十条 巡察组应当在县委“五人小组”会议同意后10个工作日内,向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分别反馈相关巡察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根据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巡察组将巡察的有关情况通报县委和县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

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各级党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根据《中共新乡市委关于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发〔20xx〕7号)、《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市县党委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新办〔20xx〕20号)和《中共获嘉县委关于建立县委巡察制度的实施意见》(获发〔20xx〕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委实行巡察制度,建立专门巡察工作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察监督。

  第三条 巡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工作方针,坚持纪在法前,严格纪律和规矩,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增强震慑、遏制和治本效果,形成上下联动的巡察工作格局。

  第四条 巡察工作坚持县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依规、实事求是,聚焦问题、注重实效,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二章 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第五条 巡察工作实行县委统一领导、巡察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监督主体和被巡察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六条 县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巡察工作,向县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七条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有关决议、决定;

  (二)研究提出巡察工作年度和阶段任务、计划;

  (三)研究确定巡察对象、内容以及巡察组组成人员;

  (四)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审定巡察报告;

  (五)研究巡察成果的运用,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建议;

  (六)向县委和上级巡视巡察机构报告巡察工作;

  (七)管理和监督巡察组,向县委提出对巡察干部的调配意见;

  (八)承办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事项。

  第八条 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巡察办)。巡察办为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级纪委,设主任、副主任和其他职位。

  第九条 巡察办的职责是:

  (一)承担综合协调、组织指导、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

  (二)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重要工作情况,贯彻落实县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决策和部署;

  (三)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调配、培训、监督和管理巡察工作人员;

  (四)督促检查上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

  (五)督促检查县委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

  (六)督办上级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等。

  第十条 县委设立巡察组,承担巡察任务,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一条 县委巡察组设组长、副组长、副科级巡察专员和其他职位。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第三章 巡察范围和巡察内容

  第十二条 县委巡察组负责对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做到巡察全覆盖。

  第十三条 县委巡察组巡察对象与范围:

  (一)县法院党组、县检察院党组、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局(委、办)党组(党委)、县各人民团体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二级机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人大主席;

  (三)乡(镇)直机关办、所、站、中心主要负责人;

  (四)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主要负责人;

  (五)县委需要巡察的其他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第十四条 县委巡察组应着力发现以下问题:

  (一)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不落实,党务政务不公开,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等违反组织纪律问题;

  (二)作风霸道、欺压群众、处事不公、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

  (三)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

  (四)虚报冒领、套取截留私分涉农惠民资金和救灾救济款物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五)上级党委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和移交事项办理中存在的问题;

  (六)县委要求了解的其他问题。

  第四章 工作方法和程序

  第十五条 县委巡察工作采取常规巡察与专项巡察相结合、以专项巡察为主的方式。常规巡察是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依照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按计划开展的巡察。专项巡察主要是针对一个地方、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的巡察,也可以是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等开展的巡察。

  第十六条 县委巡察工作,在巡察对象每届任期内至少覆盖一遍,具体轮(批)次及巡察方式根据需要确定。

  第十七条 巡察组开展巡察前,巡察办应当向县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和组织、信访、审计、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了解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巡察组组长可以直接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约谈会商。相关部门应当主动配合,如实提供信息。巡察组应当针对被巡察对象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报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巡察办提前一周将巡察工作安排书面通知被巡察对象。

  第十八条 巡察组进驻被巡察单位后,应召开动员会议,向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单位中层领导干部及有关人员通报开展巡察工作的计划安排和要求。

  第十九条 开展巡察工作应当依靠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被巡察单位要通过文件、内网等向党内和社会分别公布巡察工作的监督范围、时间安排以及巡察组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 巡察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巡察:

  (一)听取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专题汇报;

  (二)根据需要列席被巡察单位有关会议及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

  (三)组织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四)与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个别谈话;

  (五)召开各类座谈会;

  (六)受理反映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七)以适当方式对被巡察单位的下属单位走访调研、暗访;

  (八)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九)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

  (十)向有关涉案人员了解情况;

  (十一)专项检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十二)对专业性较强或者特别重要问题的了解,可以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协助;

  (十三)县委批准的其他方式。

  巡察组对反映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可以深入了解。

  巡察组不干预被巡察地方、单位的正常工作,不查办案件。

  第二十一条 巡察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巡察期间,发现被巡察单位存在下列情况的,应当及时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一)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其他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

  (二)被巡察单位党政负责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问题;

  (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

  (四)巡察组认为应当及时报告的其他事项。

  特殊情况下,巡察组可以直接向县委主要负责人汇报以上情况。

  第二十二条 巡察期间,发现被巡察单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报经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当及时向被巡察党组织或者其主要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 集中巡察结束后,巡察组应当提交书面巡察报告。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五人小组应当及时听取汇报,研究决定相关事项。汇报材料和县委书记听取汇报时的讲话,要在5个工作日内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十四条 巡察组应当在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听取汇报后的7个工作日内,经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向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反馈巡察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五条 被巡察党组织收到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应当认真整改落实。自巡察组反馈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方案报相应巡察组,经巡察组组长审核同意后,正式报巡察办备案。自整改方案正式报送2个月内向巡察组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个人抓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经巡察组组长审核同意后,以正式文件报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十六条 巡察办应当将被巡察单位的整改情况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

  第五章 成果运用

  第二十七条 巡察工作结束后,巡察组应当及时提出巡察工作成果运用分类落实建议,由巡察办分类汇总后,统一报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同意,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归口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按照以下途径移送交办:

  (一)对巡察中了解到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或涉及重大政策调整、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县委、政府相关部门;

  (二)对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三)对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移交县组织(人事)部门处理;

  (四)对巡察中发现的县委管理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后备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由巡察办于每年1月底和7月底,报市委巡察办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有关单位收到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后,应当优先启动办理程序,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每季度向巡察办反馈一次办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受纪委或组织部门委托,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可以按规定对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提醒或诫勉谈话。

  第三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及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把巡察结果和巡察整改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巡察组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评价情况,应当作为同级党委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评价的重要依据;在领导班子调整、干部选拔任用时,应当注意听取相关巡察组的意见。

  县纪委对正在接受集中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实施立案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向巡察组组长或巡察办通报。

  正在接受巡察的单位领导班子原则上不作调整,必须调整的,应当充分听取巡察组意见。

  第三十一条 被巡察单位报告整改结束后,巡察办应当采取回访督查、专项督查、定点督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督查,深入了解、核实、督促被巡察单位整改落实工作。回访情况要形成正式报告,报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直接听取被巡察单位有关整改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二条 巡察办应建立台帐,负责督办、催办下列事项,并将督办、催办情况及时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一)上级和县委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

  (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

  (三)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的事项;

  (四)巡察专报的呈报、批转和处理结果;

  (五)巡察组移交的被巡察单位整改的遗留问题、未办结的移交事项及回访督查中新发现的问题和移交事项。

  巡察组应当指定专人会同巡察办负责相关事项的督办、催办,促进被巡察单位对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对被巡察单位未能及时办理或办理不力的事项要重点督办。

  第三十三条 巡察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向党内和社会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

  第三十四条 巡察工作资料立卷归档应当制度化、规范化。

  第六章 人员管理

  第三十五条 巡察机构干部由县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共同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县巡察办负责。

  第三十六条 巡察机构设立党组织,隶属县纪委机关党组织。巡察机构党组织应当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所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

  第三十七条 巡察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敏锐,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党务工作和政策法规;

  (五)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沟通协调、文字综合能力;

  (六)身体健康,胜任工作要求。

  第三十八条 选配巡察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标准条件,对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整。

  巡察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轮岗交流。

  巡察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和地域回避。

  第三十九条 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应将巡察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计划。巡察办和巡察组应加强日常管理,开展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巡察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巡察办应按要求组织巡察干部参加上级巡察机构开展的业务培训。

  第四十条 巡察机构应当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巡察组和巡察干部实施年度绩效考核。

  巡察干部提任上一级职务时,应当充分听取巡察办和相关巡察组的意见。

  第七章 责任与纪律

  第四十一条 建立巡察工作责任体系。县委承担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落实巡察工作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巡察组组长是巡察监督的第一责任人;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二条 县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应切实加强对巡察工作的领导。对巡察工作开展不力,发生严重问题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纪检监察、政法机关和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应当支持配合巡察工作。对支持配合不力,影响巡察工作开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察监督,积极配合巡察组开展工作。

  党员、干部有义务向巡察组如实反映情况。

  第四十五条 巡察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的;

  (二)不如实报告巡察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

  (三)泄露、扩散巡察工作秘密的;

  (四)利用巡察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有违反巡察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 被巡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该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调离岗位、引答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察组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拒绝或者不按照要求向巡察组提供相关文件材料的;

  (三)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者人员干扰、阻挠巡察工作,或诬告、陷害他人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存在的问题或者不按照要求整改的;

  (五)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打击、报复、陷害的;

  (六)有其他干扰巡察工作行为的。

  第四十七条 被巡察单位的干部群众发现巡察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六条所列行为的,有权向巡察办或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反映,也可依照有关规定直接向相关部门、组织反映。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 篇4

  班主任量化考核总分100分,分为德、能、勤、绩四块,师德师风(10分)、班级管理能力(55分)、出勤(15分)、班级工作业绩(20分)。

  一、师德师风(10分)

  依据学校师德师风量化评分细则评估打分。(附细则):

  西街小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及量化评分细则

  (一)、师德师风考核制度

  1、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量化评分细则 (基分为10分)

  1、教师上课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当月师德师风分为0分。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一次扣5分,造成事故者,追究责任,向学生及家长赔情道歉。

  3、上课期间使用不文明语言,一次扣2分。

  4、教师之间搞不团结,吵架骂人者,一次扣2分,打架者,一次扣5分。

  5、不服从领导安排者,当月师德师风分为0分。

  (师德师风量化评分一月一公布)

  二、班级常规管理能力(55分)

  分为纪律、卫生、学习三项,纪律(25分)卫生(20分)学习(10分)

  (一)纪律(25分)

  1、一升旗(4分):周一7:30各班学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没有的一人扣0.1)有秩序地整队集合,带到操场,安静严肃地参加升旗仪式,有秩序地带回,,

  一次记1分,一月四周记4分。

  2、两到校(4分):学生到校后积极投入学习或打扫卫生,教室内安静,井然有序,一天两查,一次记0.1分一月四周40次记4分。

  3、一课间操(10分):每天课二一打下课铃,各班学生有秩序地整队集合,带到操场,整齐规范地做操,声音洪亮地唱歌,做操完毕,有秩序地带回,一次记0.5分,一月20次记10分。不上操的班级,学生不得在室外活动,上厕所回来后在教室内安静地学习,班主任守班,一次记0.5分,一月20次记10分。

  4、课堂纪律(3分):政教处不定时检查各班课堂纪律,课堂纪律良好的记3分,有高声喧哗的,追逐打闹,乱跑乱窜的不计分。

  5、两放学(4分):各班体育班长必须组织学生整队放学,值班领导和纪律督察队检查,秩序良好的一次记0.1分,一月40次记4分。(纪律由政教处成立纪律督察队,每天检查打分,一月一汇总公布)

  (二)、卫生(20分)

  依据卫生评分细则执行。(附:细则)

  1、教室(10分)

  室内打扫干净、整洁(1分)

  1) 室内保持无杂物、纸片(2分)

  2) 室内每天按时拖地(2分)

  3) 门窗擦干净,保持无污(1分)

  4) 室内桌椅摆放整齐,无损坏者(1分)

  5) 教室四角经常清扫,无尘土(1分)

  6) 扫帚、拖把摆放到位,整齐(1分)

  7) 学生个人卫生(1分)

  2、卫生区(10分)

  1) 按时打扫(2分)

  2) 卫生区保持拖干净(3分)

  3) 每天坚持擦瓷砖(2分)

  4) 花池内无杂物(1分)

  5) 楼梯窗台扶手保持擦干净(2分)

  注:(1)1—5片杂物,扣0.1分。6---10片杂物,扣0.2分。

  (2)个人卫生1—5人,扣0.1分,6---10人扣0.2分,10人以上扣0.5分。

  (3)卫生评比由政教处成立卫生检查队,一天两督促,一检查打分,一周一大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评比排队

  (三)、学习(10分)

  1、班级学风(6分):班级学风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月考核记6分。

  2、班级学习纪律(2分):学生进入教室后,安静、专心学习,不追逐打闹,不乱跑乱窜,不高声喧哗,月考核记2分。

  3、转化学困生(2分):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学困生转化措施,积极转化学困生,能落实,有效果,月考核记2分。

  三、出勤(15分)

  1、升旗(5分):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严格管理学生,班级秩序井然,一次记1.25分,一月四次记5分。

  2、上操:组织学生按时上课间操,严格管理学生,班级队伍整齐,学生动作规范,集合整队有秩序,一次记0.5分,一月20次记10分。

  四、班级工作业绩(20分)

  1、班主任工作计划(2分)

  2、班主任月工作总结(2分)

  3、定期开班会,队会,有记录(2分)

  4、班级制度健全(2分)

  5、班级文化建设(2分)

  6、班干部管理、发挥作用(2分)

  7、文艺比赛(2分)

  8、体育比赛(2分)

  9、其他大型活动(2分)

  (注:7、8、9三项都举行得三项分,如只有一项得三项分)

  10、德育渗透,德育经验材料,德育论文成果(2分)

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 篇5

  为加强对直属单位和代管、挂靠单位干部的管理,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使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民政部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和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管理体制

  (一)单位管理形式

  根据不同情况,部所属单位分为直属单位、代管单位和挂靠单位三种形式。

  1.直属单位。民政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福利企业总公司、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中国社会报社、中国社会出版社、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北京假肢科学研究所、哈尔滨一○一研究所、档案资料馆、电子计算机中心、天津民政学校、长沙民政学校、重庆民政学校、济南民政学校、中国假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承德民政干部培训中心、无锡培训中心、大连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院、威海民政职工休养院、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厦门接待站、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黄山休养所、北京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接待站、乡镇论坛杂志社、老人天地杂志社。

  2.代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3.挂靠单位。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

  (二)直属单位内部领导体制

  直属单位内部的领导体制,根据单位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或党委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各单位采取何种领导体制,由部党组决定。无论是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还是党委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都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有关人事问题都必须经党委或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三)直属单位干部的任用形式实行任命制或聘任制。今后应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聘任制。

  二、干部管理权限

  (一)中央管理的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党组书记、副书记、成员。

  (二)民政部党组管理的干部:实行任命制单位的副处以上干部;实行聘任制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正局级干部。

  (三)各单位管理的干部:实行任命制单位的科级以下干部;实行聘任制单位的中层以下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副局级以下干部。根据上述原则,制定《中共民政部党组管理的直属单位(含代管、挂靠)领导干部职务名称表》(见附表)。

  三、干部任免

  (一)领导干部职数

  1.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职数2—4人;中层领导干部原则上每个部门只设1名,处(室、科)人数超过5人的可以增配1名副职。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各级领导干部职数按上级核定的员额配备。

  3.党的领导干部和行政领导干部可以交叉兼任。

  (二)任免权限

  干部的任免权限,同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但人事、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聘任或解聘),应事先征得部主管业务部门同意。各单位管理的干部,在任免(聘任或解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事先征求部人事教育司的意见。

  1.在重大问题上有争议的;

  2.属于越级提拔的;

  3.超过规定职数配备的;

  4.超过任职年龄,须继续留任的;

  5.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系统提升的;

  6.有过严重错误的;

  7.民意测验与组织掌握的情况出入较大的;

  (三)选拔领导干部的条件

  选拔直属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道正派、廉洁奉公,维护团结,作风民主,联系群众。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

  3.熟悉业务,善于管理,有组织领导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

  4.具有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

  5.身体健康。

  (四)干部晋升行政职务的资格条件

  干部晋升职务,除具备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身体条件外,同时还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科员:大专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转正后可定为科员,其余人员需有二年以上办事员经历。

  2.副主任科员(副科长):需有两年以上科员经历;获硕士学位者,需有一年以上科员经历;获博士学位者,可直接定为副主任科员。

  3.主任科员(科长):需有二年以上副主任科员(副科长)工作经历。

  4.副处级:需有三年以上主任科员(科长)工作经历。

  5.正处级:需有三年以上副处级工作经历。

  6.副局级:需有三年以上处长工作经历。

  7.正局级:需有三年以上副局级工作经历。个别优秀的可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五)见习制度。实行任命制的直属单位提任副局级、副处级干部,实行见习制度,见习期半年至一年。军队转业和从外单位调入的干部所任职务比原职务低的不需见习。聘任制干部不实行见习制度。

  (六)任免程序

  1.呈报。直属局级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免由人事教育司提出意见,经主管人事工作的副部长同意后报部党组;直属处级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免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部人事教育司审核;直属单位中层干部的任免由本单位人事部门提出意见,报本单位党委或行政领导办公会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干部的任免由本单位提出意见,按管理权限呈报。呈报的主要材料有:(1)任免报告;(2)《干部任免呈报表》;(3)考察材料。

  2.考察。部任免的干部由人事教育司组织考察;各单位任免的干部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组织考察。

  3.审批。部任免的干部,人事教育司对各单位呈报的任免意见,在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审核,报部主管人事工作的副部长同意后,提交部党组审批;各单位任免的干部,经本单位人事部门考察后,提交单位党组织或党政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4.任免。部任免的局级干部,行政干部以部的名义发文,党务干部以部党组的名义发文;部任免的处级干部,行政干部以人事教育司名义发文,党务干部以部党组名义发文。各单位任免的干部,行政干部的任免以行政单位的名义发文,党务干部的任免以单位党组织名义发文。实行聘任制的单位,行政干部的聘任以行政领导名义发文。

  5.存档。印发任免通知的同时,应将《干部任免呈报表》装入被任免干部的档案中。

  (七)任免工作的一般要求

  1.必须坚持干部的“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在组织考核的基础上,还要以适当的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

  2.党委或党政领导集体讨论干部问题,应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成员,要尽可能事先征求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应进一步考核协商,不要急于表决。

  3.任免干部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不得临时动议,不得任用未经考核的人选。

  4.必须在规定的职数数额内进行。一般应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可越级晋升。

  5.领导干部因职务升降、调换岗位或其它原因职务发生变化时,均应办理任职或免职手续。

  6.经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应予以降职,一般每次降低一级。降职后,工资应重新核定。

  7.注意保密。任何人都不准将讨论干部情况泄漏,也不得在正式公布任免决定前透漏人员变动情况。

  (八)京外直属单位党的领导干部任免

  党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党的领导干部任免和调动时,由人事教育司与地方党组织协调一致后,报部党组审批,由人事教育司办理任免手续。换届选举时,由人事教育司同地方党组织协商确定提出人选,经单位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由地方党组织审批,并办理任免手续。

  四、干部(行政)聘任

  直属单位行政领导干部是否实行聘任制,均由人事教育司提出意见,报部党组审批。

  (一)干部聘任权限直属单位干部的聘任权限,同干部管理权限相同。直属单位聘任中层干部,办理聘任手续后须报人事教育司备案。

  (二)聘任程序

  1.公布聘任名额、职位、条件和办法;

  2.政治、业务考核;

  3.民主评议;

  4.确定聘用人选;

  5.办理聘任手续,签定聘用合同;

  (三)受聘干部在聘或解聘后的待遇

  1.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享受本单位相同级别干部的待遇。

  2.受聘人员在聘期内到退休年龄的,按退休时职务、级别退休和管理。

  3.受聘人员在聘用合同终止及被解聘后,即恢复聘用前的身份和待遇。

  4.聘任和解聘干部的具体办法,由各直属单位依照上级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

  五、干部调配

  (一)干部调配的原则和要求

  1.各类人员的调配,应严格控制在部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不得以任何理由超编配备。

  2.经组织选送参加专门培训学习的干部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本单位工作不满五年的一般不能调出。

  3.干部调入前必须按有关规定对其认真考察把好人员“入口”关。干部调入、调出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

  (二)干部调配的审批权限

  干部调配的审批权限原则上同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但具有高级技术职务干部的调配,应事先征求部人事教育司的意见。京内直属单位从京外选调干部,须事先向部人事教育司提出申请报告,经部主管人事工作的副部长审核后报国家人事部审批(具体按人调发[1991]1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调进干部的一般条件

  调进干部除具备拟任职务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身体条件外,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处级以上干部或具有高级技术职务者50岁以下,科级干部或具有中级技术职务者40岁以下,一般干部35岁以下;

  2.和本单位的干部无亲属关系。

  3.全民所有制身份的职工。特殊情况报部人事教育司批准。

  (四)接收大学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

  1.一般程序

  (1)计划。京内直属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 应在每年十一月底前向部人事教育司申报下一年度计划。

  (2)审核。 人事教育司根据其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对京内直属单位所报接收大学生和转业干部计划,进行审核,并汇总上报人事部和国务院军转办。

  (3)下达指标。 部人事教育司根据人事部和国务院军转办批准的接收大学生和转业干部计划指标通知京内直属单位。

  (4)选调。大学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的选调工作, 一般由用人单位根据批准的接收指标和条件自行组织。

  (5)办理手续。接收大学毕业生,有专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单位, 由本单位在毕业生报到证上签字盖章,介绍到具体部门报到,并办理京内生源毕业的户口和粮油转移关系手续(京外生源毕业生的户口和粮油转移关系手续,由部人事教育司办理);没有专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单位,则由部人事教育司将报到证转换为介绍信后到工作单位报到,同时办理毕业生(含京内、京外)的户口和粮油转移关系的手续。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有专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单位,由本单位办理手续(不含特批);没有专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单位,由部人事教育司办理手续。

  2.一般要求。

  (1)接收大学毕业生原则上是以当地生源为主, 同等条件下要当地生源不要外地生源。

  (2)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除按照国务院军队干部转业的有关规定执行外, 应以接收年轻干部为主,营以下干部一般不超过35岁,团职干部一般不超过40岁。

  (3)接收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干部应坚持亲属回避制度。

  (4)接收非统配人员时,工资级别一般只能平级调转,确需提级的, 要经过部人事教育司研究决定。

  (五)京外直属单位的人事调配工作应纳入当地人事部门的管理范围。

  六、干部出国政审

  干部因公出国主要是指公派出国留学和出国访问考察或短期培训。

  1.办理手续的一般程序

  (1)单位申请。根据任务要求, 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向国际合作司写出外事计划报请函。

  (2)审批。持经部领导签批的报请函、邀请信(函) 等有关背景材料到人事教育司办理出国人员审批手续。首先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单位党委负责人在“所在单位审查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然后由部人事教育司办理出国人员审查批件,审查批件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再次出国,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出具《再次出国证明》,报组团单位办理出国手续,并同时报部人事教育司备案。司、局级以上干部出国,可与出国任务一起审批,不另办理出国人员政审手续。但要在出国任务审批后15天内报送部人事教育司备案。

  (3)办理护照和签证手续。干部因公出国所需护照和签证, 由出国干部所在单位会同部国际合作司按有关规定办理。

  2.干部因公出国的一般要求

  (1)出国人员必须政治可靠,历史清楚,热爱祖国,作风正派,遵守纪律。

  (2)出国人员必须熟悉本职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完成出国任务。

  (3)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必须如实反映出国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

  (4)跨部门、跨地区组团出国的人员,一般按本人的隶属关系, 由所在单位办理审批手续。

  (5)离休、退休人员,不再派遣出国执行任务。

  (6)办理审查手续时间:应在出国前一个月到人事教育司办理审查手续。

  其它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规定》( 中办发[1991]8号)的通知执行。

  (二)干部因私出国

  干部因私出国一般指探亲、自费留学、定居、访友、应聘工作等因私人事务申请的出国。

  1.办理手续的一般程序:

  (1)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出示有关材料。出国探亲,须提交国外亲友邀请证明; 自费出国留学,须提交接收学校的入学许可证和必要的经济担保证明;

  (2)所在单位同意后,京外单位按当地有关规定办理手续;京内单位, 一般干部报人事教育司审批,处以上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批准后由所在单位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3)填写《出国人员因私出境申请表》(此表由具有独立人事部门的单位开具介绍信,到市公安局领取)。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在认真审核填表内容是否属实后, 负责人在“本单位政审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人事教育司负责人在“上级主管单位政审意见”栏内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2.一般要求:

  (1)干部自费出国留学,需办理停薪留职手续,本人要求退职的可予同意。 凡停薪留职的,自出国的次月起停发工资,保留公职一年,超过一年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具体按国发(1986)107号文件执行。

  (2)自费出国探亲,假期一般为三个月,最多的不超过六个月。 前三个月国内照发工资,从第四个月起,停薪留职。从第七个月起,是否保留公职,由所在单位决定。

  (3)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未满规定服务年限的干部因私出国, 要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关于服务期限和偿还培养费的有关规定。具体按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具有大学和大学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的补充规定》(教留[1990]014号)执行。

  七、干部考核

  干部的考核工作,在各级的领导下,由干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一)考核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激励进取和考任一致。

  (二)考核权限:干部考核的权限,原则上同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但上级部门可以对下一级部门管理的干部进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干部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首先考德,重点考绩。具体内容如下:

  德,指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

  能,指学识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勤,指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绩,指完成本职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学习成绩可作为考绩的一部分。

  (四)考核办法

  干部考核,一般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五)考核种类

  1.平时考核。一般是指对干部日常工作、思想状况和功过的切实记载。

  2.定期考核。是指结合年终工作总结对干部所进行的全面考核。其程序:(1) 个人述职;(2)群众评议;(3)领导鉴定;(4)情况反馈;(5)填写《民政部干部年度工作考核表》;(6)主管部门审核;

  3.届满考核、见习期考核。是指领导干部任期届满、见习期满以后,对其任期内的思想、工作等方面所作的全面考核,一般由部统一组织。

  (六)考核结果的档次划分: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其中,优秀的比例一般不超过被考核人数的百分之十五。

  八、干部培训

  (一)干部培训的原则。干部培训应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干部队伍现状,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培训。

  (二)组织办法。干部培训,分政治和业务培训两种。干部培训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部人事教育司负责干部培训的协调指导工作,重点抓好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

  (三)培训的主要形式。干部培训,可采取实践锻炼、业务自学、岗位培训、短期脱产培训和入学深造等多种形式,各单位应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类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继续教育。

  (四)干部培训后的流动经过单位专门或定向培训后的干部,一般不向外单位流动。非流动不可的,应按有关规定交纳一定数量的干部培训偿还费。

  九、后备干部

  (一)后备干部的数量,按本单位领导班子职数的二倍选定。

  (二)后备干部的选拔、调整和补充,要严格掌握条件,采取适当形式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备干部的名单由组织掌握,严禁对外公布。每年年度末,各单位应分别将后备干部的补充情况、年度考核情况和具体培训措施报部人事教育司。

  (三)后备干部的培养。各单位对后备干部,要因人制宜,实施定向培训,缺什么补什么。有计划地安排培训或者到适当岗位上锻炼,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十、专业技术干部的管理

  (一)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

  1.评委会的组建

  各单位按照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人事部规定的组织和工作程序组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由部组建,报国家人事部备案。中、初级评审委员会由各单位组建,报部人事教育司审查批准。

  各单位不组建综合性评审委员会,也不组建非主体系列的评审委员会。非主体系列的评审应委托地方统一组织评审。委托评审的程序是:由本单位提出申请,上报人事、职改部门批准并出具委托评审的证明书。高级职务的委托由部人事、职改部门出具委托书,中初级职务的委托一般应由本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出具委托书,个人委托评审无效。

  2.评审原则

  (1)严格掌握思想政治标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着重考虑其本人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业绩、学历、业务工作经历和相应的外语水平等基本任职条件。

  (2)根据部核定并批准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和指标进行评审。

  (3)对经国家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 符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35岁以下晋升副教授(含同类人员),40岁以下晋升教授(含同类人员)的,所需职务指标由部专项下达,不占本单位岗位和指标限额。

  3.评审程序

  (1)提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不搞个人申报,由单位人事、 职改部门根据年终和平时考核结果提名推荐。

  (2)呈交专业技术总结报告并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3)考核和考试。主要对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成就、外语水平进行考核, 必要时可组织答辩。

  (4)评审。由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

  (5)审批。由人事或职改部门实施。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1.聘任原则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要严格掌握思想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实行择优聘任,不搞论资排辈。

  2.聘任权限。专业技术人员均由单位聘任,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在聘任前,须征得部人事教育司同意。

  3.聘任程序与行政干部聘任程序相同。

  4.一般要求

  (1)专业技术职务,由各单位根据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 从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

  (2)专业技术人员的聘期一般为1至3年,也可与一个重大项目(一项课题) 的周期相同。

  (3)在聘期内或聘任期满,经严格考核不能履行岗位责任, 不能完成岗位任期目标的人员,应解除聘约,按本人条件和工作需要另行聘任适当职务,享受新任职务待遇。

  (4)对解聘、低聘的人员, 可按其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所增加的工资至少降低一级的办法处理。

  (5)行政领导原则上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确需兼任的, 须事先征得部人事教育司的同意并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职责,占用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按规定的程序评聘。

  (三)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和管理

  1.选拔范围和条件:按照中央、国务院和人事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选拔程序:以单位推荐为主,也可由同行专家或学术团体推荐,经党政领导研究后,将推荐意见及有关材料报部人事教育司。人事教育司经考察,并组织有关专家评议通过后,填写《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呈报表》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呈报表》,经部领导审核后报国家人事部批准。

  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优惠待遇。

  十一、干部奖励

  (一)奖励原则

  干部奖励要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奖励的种类嘉奖;记功;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孺子牛”奖。受上述奖励者,可以同时发给奖品、奖金或晋升工资。

  (三)奖励的一般条件

  1.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年终考核成绩优秀的;

  2.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工作效率或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或有重大科学价值的;

  3.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对本单位、本行业、本部门的面貌改观有重大作用的;

  4.执行某项重大任务或特殊任务有功绩的;

  5.在某项国际活动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6.防止或避免事故,使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

  7.在制订计划或执行计划中为国家或集体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明显成效的;

  8.同违法乱纪和失职行为作斗争,捍卫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维护国家尊严有功的;

  9.主动放弃优越条件到艰苦地区和岗位工作有较大成绩的;

  10.举荐人才有功绩的;

  11.在培训和自学中成绩特别优秀的;

  12.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受到广大群众称赞的;

  13.其它方面的事迹突出,应予以奖励的。

  (四)奖励报批程序

  1.民主评议推荐入选。

  2.申报。申报单位需呈报的材料主要有:(1)申请奖励报告;(2)《干部奖励审批表》;(3)事迹材料;(4)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3.审批。

  (五)奖励审批权限

  1.嘉奖和记功,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2.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和“孺子牛”奖,由部长办公会或部务会审批。

  3.其它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十二、干部惩戒

  (一)惩戒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思想教育与严肃纪律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

  惩戒干部,要根据本人所犯错误事实、性质、情节和后果,参照本人对所犯错误的认识程度,区别对待,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二)惩戒种类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三)惩戒的一般条件

  1.违反国家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法规,造成不良影响的;

  2.官僚主义、玩忽职守,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3.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

  4.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钱财、牟取他人成果的。

  5.压制民主、打击报复或诬陷他人的;

  6.贪污盗窃、走私贩私、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的;

  7.挥霍浪费,损害国家或集体财物、侵犯群众利益的;

  8.纵容、包庇违法行为的;

  9.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的;

  10.丧失国格人格,损害国家尊严的;

  11.违反国家保密规定、泄漏国家秘密的;

  12.其它方面的错误行为,应予以惩戒的。

  (四)惩戒的报批程序

  1.调查事实,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2.上报。上报的材料主要有:(1)申请惩戒报告;(2)《干部惩戒审批表》;(3) 调查事实所形成的书面材料;(4)其它需要说明的材料。

  3.审批。

  4.宣布、归档。

  (五)惩戒的审批权限

  干部的惩戒,原则上与干部管理权限相同。

  (六)惩戒的有关规定

  1.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等级。

  2.受处分者,如涉及经济问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同时予以经济处罚。

  3.干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职、晋级;非重大、特殊贡献,亦不予奖励。

  4.干部受警告、记过处分半年后,已经改正错误的,应终止处分( 原惩戒材料仍存在档案中)。

  5.干部受处分终止后,在晋级、晋职、奖励方面不受影响。

  6.干部在受处分期间,如有特殊贡献可提前终止处分,但需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十三、离休、退休

  (一)离、退休条件

  1.离休条件,按国发(1982)62号文件规定执行。

  2.退休条件,按国发(1987)104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离、退休的审批权限

  干部离、退休的审批权限,与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但直属单位管理的干部,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离、退休时,应事先征得部人事教育司的同意。

  (三)办理离、退休手续的程序

  1.通知本人。干部离、退休,一般不需本人申请,而由干部管理部门提前一个月通知本人。

  2.报批。部管理的干部由部人事教育司报部党组审批。直属单位管理的干部,由人事部门呈报本单位党组织或行政组织审批。呈报的材料主要有:(1)单位报告;(2)《离休干部审批表》或《退休干部审批表》。

  3.谈话。干部离、退休通知发出前,应由相应的一级领导找其谈话:局级干部,由部领导谈话;处级干部,由部人事教育司或局级单位领导谈话;其它干部,由本单位领导谈话。

  4.发文。根据组织决定,起草、打印、下发离、退休通知。

  (四)离、退休干部的管理

  1.干部离、退休后,就地安置的由原工作单位负责管理,易地安置的由接收单位负责管理。

  2.干部离、退休,从办完离、退休手续后的下一个月起改为享受离退休人员待遇。

  十四、退职、停薪留职

  (一)退职

  干部退职,按《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78]104号) 有关规定执行。

  (二)停薪留职

  干部停薪留职,一般只适用于出国学习人员和自费出国探亲以及其他因私人事务出国的人员。停薪留职,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领导批准。未经批准前,不得擅自离职。擅自离职者,按自动离职对待。停薪留职时间为一年,超过一年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具体按《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规定》(国发[1986]107号) 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干部档案管理

  干部档案,由各直属单位人事处、科或办公室负责,并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干部档案的建立、整理、修正、补充、借阅、传递和保管,应严格按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执行。

  (一)干部档案的管理权限

  干部档案的管理权限,原则上与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但已故干部的档案由人事部门保管五年后移交民政部档案资料馆管理。

  (二)干部档案必须具备的主要材料

  1.履历材料。包括历年的干部履历表、简历表、登记表和属于反映干部个人经历的材料。

  2.干部个人自传和属于自传性的材料。

  3.鉴定材料。包括历年的干部个人鉴定和组织鉴定材料,以及学校毕业鉴定和其它属于鉴定性的材料。

  4.考核材料。包括组织对干部的工作、学习等进行考察或考核后形成的评价材料,以及各类专业干部业务考绩的评价材料和科技成果的评价材料。

  5.审查材料。包括对干部个人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复查和评定的结论、决定、调查或复查报告、上级党组织批复、作为结论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检查交待或对结论、决定的意见和主要申诉材料等。

  6.入党、入团材料。主要是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申请书、志愿书、转正材料和退党离团材料。

  7.奖励材料。包括授予干部个人的各种奖励及其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8.处罚材料。包括受党内、行政处分的调查报告或决定、上级批复、本人的检查材料,以及对错误事实进行甄别或复查后的结论材料。

  9.职务任免、晋升工资级别等办理呈报手续的材料。包括职务任免呈报表、调整工资呈报表、授予奖励或晋升技术职称、评定学位或学衔的审批表,以及党代会、人代会代表登记表和离退休、退职、辞职、停薪留职的审批表等。

  10.其他可供组织上了解和使用干部的参考材料。如干部本人写的思想、工作、 学习总结、检查等。

  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要,一个干部的档案可分别建立一套正本和若干副本。干部档案的正本,是一个干部集中、完整的档案材料;干部档案副本,则是由同干部档案正本相重的材料所构成的档案材料,只能概括地反映一个干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

  (三)干部档案的利用范围

  1.组织上考察了解干部;

  2.办理呈报或审批干部职务任免、工资变动、调动手续;

  3.办理干部的入党、入团事宜;

  4.办理呈报或审批干部的升学、出国手续;

  5.呈报或审批干部的某一问题的结论性报告,审定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入党团时间和工龄等问题。

  6.办理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检查、处理事宜。

  7.办理干部表彰等事宜;

  8.办理或呈报干部离退休手续;

  9.干部死亡后撰写悼词;

  10.其他有关应该查阅的事宜。

  (四)干部档案查阅的批准权限

  干部档案查阅的批准权限同干部的管理权限相同。

  (五)查阅档案的一般程序

  1.申请。申请查阅干部档案时,本单位人员必须持主管领导签批的《干部档案查阅单》;外单位人员必须持处级以上单位介绍信。

  2.审批。按查阅档案的审批权限审批。

  3.查阅。查阅干部档案时,管理人员必须按领导批准指定的查阅内容提供,并实施监查。

  (六)干部档案的转递

  1.转递手续:在干部主管单位发生变化后,转出单位应逐项填写《转递干部档案材料通知单》,并在《转出材料登记簿》上登记,转入单位应审核《转递干部档案材料通知单》及干部档案材料的数量,确认无误后,应在《转递干部档案材料通知单》的回执上签字盖章,并及时转向寄出单位。

  2.转递要求:

  (1)及时迅速地转递干部档案材料;

  (2)准确书写接收单位的地址;

  (3)按机要文件转递,防止失密、泄密和丢失。

  十六、干部统计

  (一)干部统计的原则干部统计,按工资关系确定,即干部工作关系在那个单位,则由那个单位负责。

  (二)干部统计的一般要求

  1.客观性。干部统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干部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2.科学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制度,把大量复杂的干部情况,通过数据准确地反映出来。

  3.统一性。按照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对象、统计时间和统一的表格,由各填报单位综合汇总上报,不得自行其是。

  (三)干部统计的种类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和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直属单位的干部统计一般有以下两种:

  1.季度统计。是指干部数量绝对增加和减少的统计,于每年第三季度,即十月十日前报部人事教育司。

  2.年度统计。是反映干部情况的综合报表,于下一年的一月五日前报送部人事教育司。

  十七、人事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一)人事管理机构

  民政部管理直属、代管和挂靠单位人事工作的机构为部人事教育司;各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为本单位人事处、科、室。不设人事处、科、室的单位,在办公室设专职或兼职人事工作干部。

  (二)人事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人事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干部和职工的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有:

  1.干部和工人的调配工作;

  2.干部的任免与考核工作;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定和岗位聘任工作;

  4.干部和工人离休、退休、退职工作;

  5.干部和工人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6.干部和工人的工资、福利、津贴和劳动保护工作;

  7.干部和工人的奖惩工作;

  8.干部和工人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

  9.涉及人事管理的其它问题。

  (三)人事管理干部的一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坚持原则,严守法纪,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3.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

  4.熟悉本职业务,按工作程序办事。

  5.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严守机密。

  6.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7.尽职尽责,谦虚谨慎,热情礼貌,讲求工作效率和质量。

  十八、附则

  (一)直属单位的工人管理可参照本细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二)本细则的解释权属于人事教育司。

  (三)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县委巡察工作实施细则 篇6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特制定本班主任量化考核实施细则。

  一、班主任例会、班级主题班会

  1、每周日晚18:50为科内班主任例会时间,班主任会议准时参加,认真听讲、记录,对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迟到每次扣5分,无故不参加例会,每次扣10分,请假扣2分。

  2、每周日晚第二节为主题班会时间,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学生开相关主题班会,每周具体内容见后,科里进行检查,组织较好的加10分,较差扣5分,不组织者扣20分。

  二、上交材料

  1、开学初及时制定并上交学期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基本情况一览表、学生报到情况等,迟交扣5分,未交扣10分。

  2、认真做好上级部门要求的有关资料的上交工作。迟交每次扣5分,不交每次扣10分。

  三、升旗、开会、早操、课间操

  1、周一升国旗,平时开会班主任需跟班维持纪律,无故不参加者扣10分,班级秩序第一加10,第二加5分,较差扣5分,最差扣10分。

  2、早操、课间操要求质量高秩序良好,被留班级扣10。班主任跟操每次加5分,请假扣2分,旷操扣5分,一周全勤另外加10。

  四、生活指导、卫生扫除跟班、晚上值班

  1、能够按时上好生活指导,总结本班学生一天的表现情况,对违纪学生及时处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每缺席一次扣10分,请假扣2分。

  2、督促学生每天卫生打扫及时、干净,学生处每找到科里每次扣10分。周四或其它大扫除时间跟班督促学生打扫及时、干净,班级卫生不达标者扣10分。

  3、宿舍和卫生区卫生,学生处每天扣分总和在20-30分的扣10分,31分以上者扣20分。

  4、每天晚上认真值班者加10分,一周内全勤者另外加10分。

  五、班级上课、及周末返校情况

  1、每天上课秩序较好,无迟到、课堂混乱、不尊重教师情况,加10分,一天中有15%人以上迟到,或课堂混乱、或不尊重教师之一者扣10分。

  2、周末返校超过20%不到校者,扣20分,超过15-20%不到校者扣10分。100%到校者加20分。

  六、各种活动奖励

  1、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本班学生能积极参加,获国、省、市、县、校一等奖的分别加20、18、16、14、12分,获国、省、市、县、校二等奖的分别加16、14、12、10、8分,获国、省、市、县、校三等奖的分别加12、10、8、6、4分。

  2、学校学生处、团委和体育科组织各种活动,要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参加,本班弃权者,扣20分。

  七、控辍保学、交费

  1、每学期辍学率在5%内,加20分,5%-10%内加10,超过10%扣10分,超过20%扣20。

  2、每学期的各种收费在规定时间完成100%者加20,90%-100%加10,在学期被通报者扣20分。

  八、其它临时安排的工作

  学校、学生处临时安排的工作,如公共卫生区打扫、排自行车等,及时较好的完成者加10分,拒绝不做者扣20分,做的不好的扣10分。

  备注:1、每周基础分为100分,一周一报、一月一总,周日晚班主任例会进行通报。

  2、班主任考核量化和班级量化,在每个月的班主任津贴各占50%;

  期末评选优秀班主任,本规则占70%,班级量化占30%;评选优秀班级本规则占30%,班级量化占70%。

  3、未尽事宜待讨论之后加入本考核。本规定即日起执行。

  4、因公出差或其它临时工作,由代理班主任执行本规则。

 
热门管理细致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