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通用17篇)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现在职教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为此,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一、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教师年终考核中扣分。

  四、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龄上提高。使教师由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六、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证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10%以上。

  八、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九、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做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协助学校,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学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2

  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开展师德学习、业务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工作,为保证校本培训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作好记载,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3

  高庙小学教研工作制度

  为提高学校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执教”和“科研兴校”方针,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的,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我校教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 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转变方法,提高能力,确立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价值观。

  2、不断探索切实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径、方式、方法。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4、全力抓好已立项课题的研究,努力使立项课题出成果结题。

  5、开展好新课程的研究活动,学习新思想,实践新理念,建设一支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队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资料建档工作。

  三、方法措施

  1、为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全力抓好教研工作。

  2、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3、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公开课、研讨交流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交流、提高活动。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活动计划,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形式不拘,做好课题的月汇报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鼓励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及电化教育设备),并及时地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资料的归档。

  5、着力推进新课程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教研组要做好课程的评价改革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工作,同时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

  6、严格考核,有效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建立教研骨干教师人才库,健全教研骨干教师管理档案,为教研骨干教师创造便利的学习、工作条件,给予优惠的待遇,同时要对教研骨干教师大胆地“给位子、压担子”,通过提干、教学技能大赛、学术研讨等活动搭建平台,展示他们的素质和风采。在同等条件下教研骨干教师可优先评优树模、晋职晋级。对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实行重奖。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4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夏正仁

  课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介绍我自己》

  课例执教:温海娜

  活动成员:夏正仁、温海娜、金阳召(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明确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

  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解决的方案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产生问题的因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1、教材因素。

  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1)对于重复、雷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压缩课时的方法。(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本身就不足。)

  (2)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

  2、环境因素。

  网络中有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如在线小游戏),学生对它们的兴趣程度超过了对教师指令的兴趣,这大大地降低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上网加以限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

  3、学生因素。

  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对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提高有影响。

  (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

  (2)利用小组合作,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4、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步骤二:科学调查,寻找理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

  时间:2005年10月12日~10月19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为了对解决教学问题的设想提供依据,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备课组分别做了如下的课堂观察与学生调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见附1)

  ①调查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共计196位学生。

  ②调查的角度:学生看学生(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期望);学生看教师(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期望)。

  ③调查的结果:

  ④调查的结果说明:

  (1)第一题中选AB的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期待值很高,他们在主观上是愿意配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

  (2)第二道中说明有1/3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机器控制的频率还要降底些。

  (3)第三道中选B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证明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的必要性。

  (4)第四题中选CD的学生很多,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适当降底教学指令的密度。

  (5)学生选择的结果说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较大的作用。

  2、对随堂课教学的观察。

  ①观察的班级:七年(2)班、七年(9)班、八年(1)班、八年(8)班。

  ②观察的角度:听课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课教师观察开课教师指令发布的密度。

  ③观察的结果:

  ④观察的结果说明:

  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遵守指令情况随上课的时间延长呈递减的趋势。说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兴趣随时间的增长在下降,不遵守教学指令情况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后半部时间。

  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在教学前面的时间居多些,这也是学生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这说明在设计教学指令时,有必要就指令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查找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为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也要从设计教学指令方面入手。为此,我们备课组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1)查找的资料: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时如何避免出现

  “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

  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

  《美专家介绍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2)讨论的要点:

  a、教学的内容与选择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指令的内容吸引学生。

  b、指令发布的语言要简练、清晰,不要重复发布。

  c、设计指令时目的性要明确,避免出现无教学目的指令。

  d、设计评价指令时,要以考虑对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技术上支持学生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指令的有效性。

  e、指令的发布次序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

  4、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备课组对七年级上册的《介绍我自己》一课,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①《介绍我自己》这课主要以介绍智能ABC输入法为主,教学的内容较为单调。教学的设计若按教材的叙述展开,则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利用学生对网络交流的兴趣,用局域网的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以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为目标,引出了汉字的词组输入法;以设计一幅笑脸,引出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法。

  ③以备份网络中的信息为由,引出事本的保存操作。

  ④指令控制方面,用控制软件广播一位学生的演示操作,其余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展开新课教学。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教师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

  详情见附2《教案设计》。

  步骤三:课堂观察记录

  时间:20xx年11月2日

  地点:敖江五中

  人员:全体备课组成员及县教研员等

  简要说明: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详情请见附件4中的《视频》光盘或《课堂实录》。

  步骤四:课后调查、研讨分析。

  (课堂观察结束后)

  让参与案例研讨的老师积极地与执教老师和上课学生进行探讨性对话,对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当堂的教学实效。对课堂的定性观察来概括、透视课堂教学特点,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

  简要地整理如下:

  ①教师探讨:

  (1)教学的形式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2)控制学生机器时所进行的到计时宣布太仓促些(只有让学生准备10秒的时间),引起了少数学生的抗议。是否可适当的延长时间如有3分钟的准备时间。

  (3)在教学中有部分的教学指令发布时表达不清,当学生接受后在进行练习时又进行追加指令,这时多数的学生由于忙于操作而没有接收指令。教学中应禁忌追补指令的情况发生,实在要进行追补,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②学生访问要点记录:

  A、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

  B、希望教师以后的教学就象这一课样,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操作的机会,少控制同学的机器。

  C、教师在演示操作过程中稍快了些。

  ③课例执教者进行课后反思:

  先说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利用留言板来替代教材中的记事本,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个人简介来进行智能ABC输入法的教学,学生总体完成的情况是不错的,证明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谈教学心得时,认为本节课在具体的细节地方仍需要改进,比如语言的表达、对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及小组合作的细化等等。详情见附件3《教后反思》。

  三.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教学研讨,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形成一支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术型教师队伍和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1、加强学习,及时反思,定期总结,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成果推广。

  3、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培训原则,互动合作,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坚持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共同提高的原则,加强教师群体政治思想及道德修养建设,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5、根据教师不同具体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规划,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学型、研究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学习制度

  1、每学期阅读一本教学专著。

  2、每学期完成15次以上的听课任务。

  3、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水平。

  三、教学反思制度

  1、每节课课后必须在备课本的后面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得失。

  2、每一次听课或学习后,及时写心得体会,并主动与他人交流。

  3、每一次考试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反馈。

  4、每月写一篇教学事例,记录本月教学最成功或最失败的一节课,并进行总结或反思。

  5、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集体备课制度

  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每周每组安排一名教师主备,负责起草一周的备课教案。

  3、在教研组例会上,分备课组对教案进行研讨、修正。

  4、年级组教师原则上按集体备课的教案上课,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案,应根据教师水平及学生的学情作适当调整。

  5、第二周集体备课时,能对上周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及时修改教案。

  五、课题研究制度

  1、每一位教师要求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2、每一个课题必须逐级申报立项。申报立项时必须按要求填写申报书。

  3、一个课题应该立足教学实际,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反对做大而空的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必须按计划开展工作,定期反思,定期汇报,定期总结,确保按期完成。

  5、课题研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按要求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6、课题研究要及时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六、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办法

  1、检查各教研组教研例会会议记录。

  2、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

  3、收集评比教师教研心得、论文。

  4、举行教师优质课、说课比赛等活动。

  5、检查督导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6、定期检查评价各课题组课题研究情况。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实际,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深化课改,探求高效优质课堂,以进一步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培训为首,以教学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青年教师培训的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打造一支思想素质优良、教学技能过硬的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的、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师资队伍。具体目标包括: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质量观。

  2.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一步提升掌握电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辅助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学习意识与习惯,总结推广教学教育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形成自身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5.进一步深化课改,提高新课程理念及与课程实施相对接的课程开发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各校教师都要按要求参加培训。本学年的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学基本功及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新课程等。

  2、培训形式:

  学校层面:以专题培训讲座、集体交流讨论、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

  教研组层面: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等形式为主。

  个人层面:新老教师间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研修、教学反思等为主要形式。

  四、培训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由任组长,教研组长等参与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各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认真落实校本培训工作相关制度。

  (1)校本培训记载制度。校本培训活动组织者要及时做好校本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教师发言、交流反馈等情况,作为教师培训考核的第一依据。

  (2)校本培训的资料整理制度。组织者要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讲稿、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3)校本培训的考核的考核制度。在校本培训的考核中,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学习体会、研究论文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4)校本培训的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认真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一学年未能获得继续教育规定学分的教师,不得晋职、评先,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级。

  (5)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教师业务培训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袋,将教师的参加继续学习的获奖证书及学历进修证明复印件、教学教研工作手册等整理归档,使教师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与成果。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7

  我校按照省、市、区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更好的使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够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设施,切实搞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术骨干人员应有一人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培训,版权所有! 回校后必须培训-名学校内的技术骨干。

  二、骨干教师在培训学校普通教师之前必须认真写好或做好讲稿,充分准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的培训任务。

  三、学校男岁以下、女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培训,其它的自愿参加,每次要有记录和考勤,还要每期考试一次以检验学习情况。

  四、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培训时间,年龄版权所有! 范围内的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如遇特殊事件不能按时举行培训,时间另行通知。无故不来者,视为旷课处理。

  五、每期末给予在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整合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8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9

  一、校本教研活动以建构广义思想为指导,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各位教师的主动性,改变原来教研活动“讲—听—记”的简单模式,采用各种创新型的活动,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为争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校本教研活动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确定“每个教师都是研究者,每节课都是教师研究的对象”的思想。

  四、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导处制定详细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施,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要精心保留,以备存档。

  五、学校按申报课题内容成立教研组,每组由课题申请人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本课题的教研活动。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经常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协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新课标。

  七、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新老教师的一次观摩课,做到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要及时写课后所思,每学期写一篇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励。

  八、每单元组织质量分析,对命题质量标准与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为改进教法提供可靠依据。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0

  我校校本培训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强的校本培训实施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全面制订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并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也为教师搭建一定的舞台。

  四、充分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各级教研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1

  一、组织机构

  1、网络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网络教研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网络教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各项制度

  1、网络教研制度

  2、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3、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4、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5、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6、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7、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制度

  (一)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教研制度的建立是网络教研的保障和促进力,规范网络教研行为可以促使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教研,真正拓展教研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重视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完善学校网站,设立相关栏目为教师网上教研创造条件,并及时组织进行有关培训。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组织与指导本校网络教研活动,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4、学校每月统计一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情况,并公布教师投稿的数量,期末进行评价表彰。

  (二)、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建立《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制度》。

  2、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业务进修。

  3、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4、出台相关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评比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

  5、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及问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科组交流研讨活动。

  6、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7、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三)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1、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2、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的技术指导。

  3、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4、联系市教研室网络技术员,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5、及时协调班班通使用教师与硬件维护人员的业务联系,保证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管理。

  (四)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1、定期举行专题在线研讨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在线研讨活动,研讨课题和时间至少提前两周发布在本组教研博客上,及时汇总研讨成果,形成研讨报告每月组织一次,在学校论坛上交流。

  2、每学期围绕本学科教研撰写论文1篇,组内推荐优秀随笔、反思3-5篇在学校网站(教师原创)发布。

  3、每学期至少在网上交流一节听课实录及点评。

  4、每学期至少有1-2个与教学同步的单元教学案例和评析意见在网上交流。

  5、每学期公布本教研组网络教研计划,发布好范文网网络教研总结。

  6、每学期要在网上发布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7、对学校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复。

  8、积极倡导教学问题的互动研讨,不断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9、对本组教师网络教研情况进行评价管理。

  10、教研组长要每日浏览学校网站和教研组及本组教师博客,组织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好网络教研活动,并配合学校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五)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1、积极参加学科在线研讨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在上面发表相关评论。

  2、教学设计:每人须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本学期自己所分内容的上传任务。

  3、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4、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5、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6、工作总结: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字数不得少于XX字,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7、教师在上传文章到自己个人博客时,要同时发到本组教研博客上,以便管理。

  (组长必须按上述工作量定期完成检查工作,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六)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1、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经常召开网络安全会议,通报网络安全状况,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应不定期举行网络安全培训班,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3、学校教师、学生应积极配合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的工作,自觉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4、学校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5、任何人对各室经过的网线都不得随意破坏或挪用。

  6、用户机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计算机管理制度》,一旦所用pc机被病毒感染,出现网络故障,应立即与网络技术管理员联系,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7、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应定期对其进行病毒检查及升级,不使用不明来源的软盘、光盘;网管人员每月应随机抽查上网机器,若发现问题应令其整改。

  8、不得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施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9、任何人不得在办公室聊天、玩游戏以及做其他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

  (七)、教室多媒体使用制度

  1、使用教师要保证正确操作设备。

  2、使用过程中遇到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通知学校电脑管理人员(毛鹏霞、车翠萍);电脑管理人员要及时分析设备故障,做好管理记录并与设备维修保障人员高永杰及时联系;设备维护人员要及时维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服务教学,并做好维修记录。

  3、各班主任负责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卫生工作,要定期正确清理多媒体柜内卫生,严禁将多媒体柜当成办公桌、讲桌和杂物柜使用,如有发现,多媒体使用方面纳入班主任工作考评。

  4、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爱惜和维护多媒体设备,保证不出现人为损坏,如有人为损坏,要追查到人,照价赔偿。

  5、班主任负责遥控器平时管理,学期始末做好上交和领取工作。

  6、多媒体设备属电器产品,班主任要进行必要的学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摸插座、插头,不接触电器。

  7、多媒体教学设备原则上属于教学用品,供教师使用,学生不能使用,如学生要用,教师需全程陪同指导。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2

  一、加强教研组基本建设

  1.争创优秀教研组。

  2.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创优活动。

  3.定期进行全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二、指导教师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1.有计划地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

  2.开展有效教学的评比活动。

  3.培养有效教学的典型。

  三、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

  1.定期检查单元知识达标情况。

  2.定期开展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教学改进措施。

  3.学科统考、评比、竞赛成绩达普教前3名。

  四、根据学科特点,增强教学德育功能

  1.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2.教学中自觉进行德育渗透。

  五、落实学科学生特长培养工作

  1.做到活动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四落实。

  2.第二课堂活动正常。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3

  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特制定我校教研活动制度:

  学校健全教研机构,由领导带头,成立学科组委会,下设教研小组22个。

  (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工作计划订立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周密安排活动。

  (二)教研组活动以研究课为主。每周三语、数学科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管理制度《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二科任学科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没有特别情况,严格按组内计划进行教研活动。组长严格登记考勤

  (三)每学期由教导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讨课),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规范阶梯教师晋级标准,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改革评价体系,研究考试内容、方法、功能,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六)定期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了解减负措施,听取家长、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七)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课题研究工作、各类论文征文、评奖活动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八)学校教导处专人负责全校的教科研日常工作。

  (九)各教研小组组长,详实记载每次教研科研活动情况,及时向校领导报告工作,以便校领导作全校调控。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4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堂转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年开发1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5

  一、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数量增加。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实践新课程的经验和反思交流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三、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教研课、校级教研课、课题汇报课、各类选拔竞赛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四、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科室专门负责)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五、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级部、各学科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教研积极分子。并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每年投资2万多元,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德胜实验小学教师听评课制度

  为了解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教师听评课制度。

  1.听课类型:

  我校听课类型分为:观摩课、展示课、汇报课和领导推门听课等类型。

  2.参与听课人员的听课节数要求:

  各类人员听课节数规定:校长不少于40节,分管教学领导30节以上,中层领导20节,教师不少于12节。

  3.听课的具体要求:

  (1)各听课教师应认真填写听课记录的各项要求:教学过程、环节简评、总评以及授课教师、科目、课题、时间等。

  (2)听课人员对授课教师的讲授内容、授课方式、手段、授课态度,学生听课情况、课堂纪律等应作出记录和评价。

  (3)听课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课堂规则,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4)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参与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5)本组教师有讲课活动时,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按时听课,为评课、教研活动作好准备,对无故不参加者,教研组长要作好记录。

  (6)听课教师的听课记录要作到真实,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薛窑中学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4.评课的具体要求:

  (1)教师教研组长和行政分管领导必须组织评课。

  (2)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听课记录,并作好记录向分管主任报告。

  (3)要严格按评课的程序进行,不能流于形式,各教师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并认真作好评课记录。

  德胜实验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了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1.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点。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3.反思教学中的疑惑点。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外知识相关的问题,老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4.反思教学中的思维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引导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映,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反思教学中的感悟点。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而会发现许多感悟,及时捕捉住,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具体实施办法: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案例点评式”、“经验总结式”、“失误反思式”等形式,每学期的教学反思不少于总课时的40%。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把优秀的教学反思推荐给全体教师。

  3.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反思水平。

  4.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5.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6

  为了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并且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县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培训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管理:

  学校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或随机等形式,对全体教师的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进行过程督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应用业余时间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四、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五、培训考核:

  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根据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六、培训总结:

  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资料建档:

  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等记录下来,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九、后勤支持:

  后勤为培训服务,要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7

  一、提高认识,明确研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开展校本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我们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重视校本研究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形成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追求实效的(包含教学研究理念、教研活动时间和任务、教研形式与活动要求等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整合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等力量,形成校长负总责,教科室、教导处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学校要营造出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注重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的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确保教研的必要经费投入

  2、确定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学校承担了上级课题研究的,应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或研究方向,可以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也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就如何提高个人业务方面进行研究,如课堂结构的研究、教学情境的创造,但必须广泛地采纳和吸收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地吸收有关书籍方面的营养,以提高研究效率。

  3、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周有一篇教学故事,每两周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究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质量较高的课件或教具。

  各教研组要确保教研活动质量。每周不少于一次教研活动,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推行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观摩教学、评价讨论、叙述教学故事等方法,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学校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评价教师的教研情况,将教师的教研情况归于教师的业务档案。将教师的研究工作测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目标管理内容之中,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和福利待遇紧密挂钩。

  三、学校领导要带头参加校本研究。

  1、推动学校校本研究最有力的措施之一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参加教学研究,使校本研究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在管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使校本研究工作得到积极而务实的展开,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热门管理制度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