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精选6篇)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1

  人民大礼堂是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建造的有“国泰民安”之意。整个礼堂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礼堂采用中国传统轴线对称手法,布局和谐;衬之以绿色瓦屋顶、朱红色大柱、玉白色栏杆,显得庄重肃穆,蔚为壮观,在中国建筑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广场上,到处都是绿如地毯的草坪,正中与巧夺天工的音乐喷泉,舒适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刚走进用花岗石砌成的广场,你立即会感受到它的精巧。广场上的牌坊,高大宏伟,上面画有花、矩形等,巧妙地运用了轴对称和平移。牌坊中间,刻有用金雕刻出来的“重庆人民大礼堂”这7个字,显得更加醒目。礼堂门口,有8根大柱子,颜色呈红色,需要至少5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刚好抱住。这几跟柱子有7个155厘米的同学那么高,大约有10、85米,支撑着礼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中国著名建设设计师张家德先生设计,是新中国第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跨入礼堂正门,阶梯式进厅,环形观众大厅宽阔明亮,近4000个座位分布于五层楼中;大舞台上,巨大的牌子上画着金色的凤凰和一朵精致的莲花,礼堂中云柱矗立。整座建筑总高65米,中径跨度46、33米,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大厅顶端有一个圆形的顶盖,全部用钢段拼成,毫不连接物,感觉十分神奇。

  作为全市的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中心,这里曾举行过多次重大会议,许多中外著名文艺团体在此举办精彩演出。四十多年来,先后有多位中外领导人莅临此地,各界来宾纷纷前来一睹风采,使其成为享誉华夏、蜚声海外的旅游胜地,成为重庆直辖市的象征。

  人民广场与大礼堂浑然一体,是市政、文化、休闲广场。每日,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休闲、观光。真不愧是一大标志性建筑。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2

  大礼堂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落成,建筑总高度为65米,内有五层,现用四层,可容观众4206人。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这类建筑华丽、庄严,虽不完全实用,但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是继北京和沈阳故宫后的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

  大礼堂和重庆三峡博物馆隔着人民广场相望,所以这几个景点可以放在一起玩。

  现在是剧院和会议中心,进里面参观要买门票。但也就是红色的椅子,高大的厅堂,没什么特别看点,时间紧可以不进去。

  大礼堂外观模仿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而建,适合在外面拍照。

  大礼堂的夜景也是挺出名的,夜晚建筑的灯光效果很赞;还有一些大妈在这儿跳广场舞。

  广场上人很多,而看大礼堂全景最好的位置是在对面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3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仿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对比强烈,布局严谨,古雅明快。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圆形的主体建筑正前方还有一排精致的门楼,其外观似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故有“小天安门”之称。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 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中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饱含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的宏大气概,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4

  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建于1950年代,是一座精美的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大礼堂采用了明清的建筑特色,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在外观上仿造北京天坛祈年殿。

  大礼堂最初建设时曾命名为"西南军政大会堂",建成后即正式命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改名"重庆人民大礼堂"至今。大礼堂现在是剧院和会议中心,是重庆人代、党代会召开的地方。

  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大礼堂前改建为有草坪与喷泉的人民广场。夜晚,大礼堂在灯光的照耀下,非常漂亮,有很多当地大妈,在礼堂前的广场上跳舞。

  大礼堂对面是中国三峡博物馆,可以一并游玩。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5

  大家好。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重庆市的人民广场,请大家随着我手的方向看一下不远处的建筑物,不知道大家对他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我相信很多游客看了都会觉得他像天坛的祈年殿,对吧其实,这是重庆市另一个很著名的旅游景点:重庆人民大礼堂。也是我们今天魅力重庆游的最后一站。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人民大礼堂的牌坊,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中,只有在很重要的建筑物前才会设立牌坊,而现在在此设立,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人民大礼堂的重要性了吧。此外,我们现在的牌坊是混凝土结构的,这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牌坊曾经历了2次火灾:有一次呢是因为电路走火,还有一次是因为刷油漆的漆工抽烟导致着火。

  好了现在我们往前走,在我们面前的是由下而上共分三层的阶梯了,这个阶梯共有128级,而在阶梯的两侧,则是白玉兰灯柱,白玉兰有春天的含义,他也昭示了当时的重庆人民解放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登完这128级阶梯,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人民大礼堂了。一会我们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给大家进去参观大礼堂的内部结构。在此之前,我先向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他。

  解放初期的重庆,是我国西南行政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当时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没有一座稍微像样可供接待内外宾客下榻的用房。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主持下,于1951年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筹建一座能容纳数千人集会的大礼堂和附建一个招待所。

  大礼堂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65米,其中礼堂高55米,内有五层,现用四层,可容观众4206人。

  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这类建筑华丽、庄严,虽不完全实用,但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是继北京和沈阳故宫后的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

  这栋建筑,琉璃瓦顶,大红廊柱,白色栏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重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然而,大礼堂的营造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建设者在没有大型高吊起重设备的情况下,用“堆积法”,用35000多根楠竹、木板搭架,把总重量为280多吨、厚约1米的双层钢架,40000多颗铆钉连成的36片网架组成的大厅半圆型球壳顶架支撑在混凝土柱上。礼堂中径跨度长46.33米,整个顶盖可随热胀冷缩,在支点座上,顶壳可内外移动44毫米。大礼堂最初建设时被他的设计者长家德先生命名为“西南军政大会堂”,建成后在邓小平、贺龙的建议下更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并且由贺龙亲自提名。1955年又再次更名“重庆人民大礼堂”并沿用至今。它是由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系的张家德先生设计的。 并且在《比较建筑史》一书中,重庆人民大礼堂被排在第二位。

  如今重庆大礼堂已经成为了重庆的标志很象征,直辖后,重庆人民在这里成功的举办了AAPP会议,迎来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来了新世纪。相信在将来,人民大礼堂也一定会陪伴着重庆不断地继往开来。

  好了,我的介绍就到这就结束了,现在大家就自由的进去参观吧,半个小时候后我在这等大家的归来。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6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中心礼堂和南楼、北楼、东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中心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中心礼堂,正对中轴线,是圆形主体建筑,中心礼堂三层圆顶由大红廊柱支撑,绿色琉璃瓦,中心礼堂正中的金色“顶子”,参照了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设计。中间的半圆形球壳顶架为双层钢架结构,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西方建筑设计融为一体。舞台高14.36米,宽23.2米,舞台上方绘有民族彩绘。大礼堂中间三列设堂座加四层楼座共有3388个座位,最顶上一层为空调的出风口。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牌坊整体以橘红和红色为主色调,上覆碧绿琉璃瓦,里外两面嵌以金色图案;造型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初建时期的牌坊为木结构,因曾经历两次火灾,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建筑形式。

 
热门导游词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