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通用4篇)

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

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篇2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xx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

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篇3

  晋江草庵位于晋江万山峰(又名万石山)苏内村,始建于宋代,元代进行了改建,以草构,故名草庵。为全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寺建在一台地上,后依巨石作壁,周围古木苍翠。寺屡经修复,现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刻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坐像,高1.52米,宽0.83米。该像保存完好,世界仅存,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把它作为会徽图案。

  早报讯(记者王昆火)11月15日前,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将完成征地拆迁,并尽快启动施工建设。

  据了解,根据草庵公园的建设规划,整个草庵景区分为景区入口管理区、书院文化游览区、草庵宗教游览区、山地拓展体验区、田园生活体验区等5个区域。其中,书院文化游览区主要是复建龙泉书院,赋予草庵人文自然气息。

  据晋江罗山街道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园目前已完成75%的征地测量,30宗的拆迁任务已经完成25宗。按照计划,11月15日之前,可全部完成拆迁任务,随即进入实质性的开工建设阶段。

  此外,为了让草庵景观连为一体,项目还精心设计华表山登山道路景观,沿路栽种适宜树木,修建休息亭;在田园生活休闲区,安排湖滨漫步、休闲烧烤等休闲娱乐项目,让市民享受到轻松、愉悦的田园风光。建设后的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将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

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篇4

  泉州市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 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

  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 ,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

  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 (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详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热门导游词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