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1
《搭配—排列》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节课主要通过数字的有序排列,让学生体会排列的多种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其中的数学方法。
1.从现实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通过创设“小豆班开运动会贴号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注重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摆一摆,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倾听、点拨和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注重对方法的总结。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研讨,得出了如下的排列方法。交换十位、个位 先固定十位 先固定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2 3 3 1 1 3
3 2 3 2 2 3
在汇报各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引发学生的思考,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凸显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排列数学思想的精髓,那就是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4.注重练习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卡片,生活中的排队照相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以及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仅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2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3
《简单的搭配(一)》是人教版新编数学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原来是三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试图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想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奠定知识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操作性较强,龙艳柳老师上了其中第一课时,龙老师精心设计一个“去城堡解救美羊羊”的完整的故事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这堂课凸显以下特点:
一、课堂设计巧妙,气氛愉悦。
龙老师把整堂课内容巧妙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愉快的旅程,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首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破译密码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自身产生对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有效地,高效的。新课开始,去解救被狡猾的灰太狼关在了城堡里的美羊羊,先要破译密码开锁,引起孩子的好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跃跃欲试。其次,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合符二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深化探究。先用1和2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不重复的两位数,问题很简单,孩子几乎能脱口而出,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当再次出现破译超级密码锁时,学生接受挑战的情绪就更高涨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轻松的,情绪是愉悦的。接着出示一个又一个既有趣又包含着数学素材的情境——“替羊村规划地图”等等。在这样一个个故事情境里呈现数学广角问题,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
二、生命化课堂,小组合作落在实处。
龙老师尊重学生思维,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本堂课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和探讨,并且能够走进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和大家一起表演、一起讨论。在破译卡片1、2组成两位数的密码后,增加难度,由卡片1、2、3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最多能排列成几个?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知排列组合思想,最后再由老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和讲解难点,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前龙老师出示导学提示:①怎样才能保证你找到的两位数不重复也不遗漏呢?②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一人边说边摆,一人记录数字。③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我认为这三个活动要求落到实处。第一,提醒学生在找的时候不要重复也不能遗漏,然后是让学生找方法,学生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思考、总结以及表述,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组织语言和表达的能力。第二,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个合作龙老师安排的非常有效的。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究,在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学习他人的方法。第三,小组的合作成果展示有利于全班性的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合适,之前没找到方法的同学在此时也能得到答案了。之后龙老师顺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交换位置法”,龙老师最终归结是学生知道了有序思考的优越性。总之,这节课的活动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优化的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往往容易找到,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选择最优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龙老师这节课十分注重优化思想的渗透,如:用1、2、3三个数字摆两位数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找密码解锁时,龙老师又巧妙设计是六个两位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然后问:哪种排法最容易找到这个密码呢?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有序思维的优越性。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尝试了怎样才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4
各位专家,各位数学同仁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老师和陈**老师围绕“人人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同时,在这节课里,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师非常注重带动学生利用方法的迁移来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他在挑战一里用简实、朴素的引导语让学生回顾了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多种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结出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解决了0、1、3、5这个环节,此时老师没有过多言语,水到渠成。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学生也必然会利用这种有序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人人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5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数学王国”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6
《搭配》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一个知识点,教材编排了很多可以实践操作的活动素材,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排列、组合的不同,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序思考,枚举等,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思考问题,周老师整节课上下来,有以下几大亮点:
1、创造生活中的情景,课堂上,周老师以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终,进入森林运动会大门所需要破解开密码——为运动员们编号----运动员握手----跑步路线等情景,每个情景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周老师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培养。周老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在选取1,2,3三个数字中其中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时,教师大胆放手,给出四人小组合作要求,两人动手摆一摆,一人当记录员,一人当监督员,让小组里的小朋友人人都有事情做的情况,在学生摆完数字卡片时,周老师通过搜集不同小朋友的作品,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有序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老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听完整堂课,我有几点疑问:
1、在最后小试身手的环节,给出1,0,3三张卡片,你能用它们摆出哪些两位数,这个题目,当学生写出01,03这两个数字时,周老师是直接让小朋友划去的,我觉得此时周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再来探讨下,因为在福利彩票,电视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号码,小朋友们可能会误以为是错的,周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作为号码出现是可以的,但数学中0作为一个数,是不可以放在最前面的。
2、练习单一,本节课周老师将两个内容,排列和组合都融入进来了,但侧重于排列,组合只涉及到握手问题,然而,排列也都是以数字举例子,周老师可以把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放在练习里渗透,让学生知道,排列可以出现在很多生活中,并且丰富学生的见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7
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8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公开课《圆心角二》,我很有感触。王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他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很好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索圆心角的定义和定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新课程理念。
1.善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开始,王老师运用自制的圆形纸板,直观地描述了圆的旋转不变性从而得到圆心角与弦、弧、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紧跟着激发学生探索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利用形成的结论来解决问题。于是,设计利用圆形纸片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圆的性质.王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这一点,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种做法比较实在学生也容易接受,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记忆。这样做法引入自然,连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2.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王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王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师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王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益,以上可见王老师基本功扎实。
3.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目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气氛,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9
林老师紧紧扣住这五个环节为主题,以生为本,小组成员动手、动脑、动口,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小组成员在电子白板上,或者在教室两边的自己小组的小黑板上,展示学生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获。这五个环节,层层推进,扎实有序。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活跃。
其次,是我认为本节课有三大特点和亮点:
(1)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成员附带小组称号积极展示,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小组每个成员能主动地思考导学案中的题目和问题,能在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林老师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了由教转变为学,实实在在的是以生为本。
(2)林老师这节课只是起到“导”的作用,“导”与小组展示结合的协调、自然,应该小组成员展示时小组成员展示,应该老师“导”时,导方法,导思路,不断地挖掘学生学习弧、弦、圆心角知识间相互联系,以及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潜能。比如有关等弧的问题,等弧相加的问题,同心圆的问题等。
(3)积极地、激励性的小组评价积分,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老师教、学生学。
总之,在这节课中,林老师能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以生为本,课堂有活力,很值得我学习。学习林老师魅力四射的教学风格,学习林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我受益匪浅。
我个人感觉林老师这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成员参与度不均衡,优生挑大梁,差生只是看着听着。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10
今天吴老师上的是圆心角(1),这节课数学组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吴老师在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得也是比较紧的。教学环节是比较清楚的。
二、这节课吴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
2.结合图形让学生理解圆心角的概念,学会辨别圆心角;
3.引导学生发现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三条目标当中既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又有思想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具体,也比较明确,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三、这节课吴老师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生是朋友,是合作者,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学生之间也充满合作。这节课吴老师把握了紧张活泼的教学节奏。本课设计中安排了不同层次的互动环节,而且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紧张活泼的特点。
四、针对本课时,我有下面这样的教学建议:课堂的教学要交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那么在上课中放心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进行练习的把握。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11
一、有感于教师对活动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丢失的一角》是一个十分有名的幼儿阅读绘本内容,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高度概括又简单明了,故事内容非常有趣和有利于孩子观察和辨析的,比较贴近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经验。但是,这个绘本故事原著的情节比较长,演绎的是一个小精灵寻找“丢失的一角”的经历和感悟,诠释的是缺失与完美的深刻含义,故事本身更多地带有人文主义的情感色彩。这样的寓意和意境,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也是无法领会和驾驭的。因此,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杨教师就对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裁剪,赋予了绘本教材独特的演绎和表现方式,精心选择的故事内容更多的是为孩子的有意记忆、合作学习、语言表达提供一个背景、一条线索。我们也看到了杨老师在本次活动中突破了传统绘本的教学方法,结合故事内容进行的大胆设计和改编,通过第一环节“幼儿理解图片内容”——第二环节“为图片排序”——第三环节“添画故事内容再排序”——最后“欣赏故事动画”等一系列环节的展开,为我们的孩子创设了一个个观察和辨析的机会,而教师对活动素材这一系列独特的选择和加工,对幼儿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有感于活动在优化教与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我们知道:让孩子“会学”远比就会让孩子“学会”重要得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会受益无穷。因此,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站位比较合理,用富有童趣的情境、人物角色来发起活动、用直观、动态的画面、动画来呈现情节、交代任务,用易于操作、便于检测的操作材料来支持孩子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提供的图片内容很重要,为幼儿观察学习提供了线索,如:圆精灵外出寻找丢失的.一角时遇到了炎热的太阳,幼儿接着添画下雨;遇到了高高的山,幼儿添画滚下山坡等。
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方法也是多样性。如:有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学习(第一部分对于故事图片内容的讨论和理解),同伴间的互动学习(第二部分给故事图片内容的排序),小组合作的交流分享学习(第三部分的添画故事情节再排序),充分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下,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孩子有意注意、倾听能力的提升,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构了协商、合作、分享、表达的经验和能力。
同时,活动中,幼儿商量讨论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故事内容添画和排序)的小组合作的方式,又给了幼儿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学着观察、辨析、运用,如:第二次添画和排序时对幼儿第一次图片排序经验的迁移和巩固。幼儿在分享同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整中学习,给了幼儿充分的学习自由。
在这样主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有意记忆,实现了孩子的有效学习。孩子理清了思路,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杨老师清新自然、极富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她讲述故事时的娓娓道来,启发引导时的及时点拨,和孩子互动时的投入和忘情,都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孩子的发展
今天的活动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大胆的交流和表达,良好的协商讨论氛围,连贯的语言,积极主动地思维习惯……都是值得肯定的。
五、由活动引发的相关思考:
1、每一个经典的绘本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包括色彩运用、画面布局)然后故事本身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充满了浓浓的人文精神,传递着作者的美好愿望。如何让大班的孩子在喜欢阅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透过画面、故事情节回忆相似的生活经历、引发内心的感动和向往,那或许是会心一笑、或许是感慨万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所选用的素材有深入细微的了解,爱上阅读、品味人生,与孩子一起读出精彩、传递美好情感。
就拿今天的活动来说,如何让大班的孩子了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孩子建立一种豁达、开朗、自信快乐的心态,理解坚持不懈的意义,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去进一步思索和考虑的,我想这些优秀品质的建立是孩子后续学习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杨老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与孩子之间距离很近,但就如何与孩子建立充分高效的互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我就本次活动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还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姐妹的批评指正。谢谢!
《搭配》评课稿集锦 篇12
有幸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灵活多变的圆中角。听后感触颇多,收获颇丰。
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睿智、幽默、循循善诱。王老师就同时具备以上特点。课堂上,她用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激励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打破复习课的条条框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常规复习课大多是先复习基础知识或构建知识框架图,再进行典型习题的训练。而王老师却从基本图形入手,精心设计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复习圆周角、圆心角及所对弧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复习方式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有挑战性,真正做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三、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方法的学习远比在题海中遨游要重要得多,特别是对初三的学生来讲,如果学习得法,会省去很多在题海中苦战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王老师在自己做了大量的习题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圆心角、圆周角都与所对弧的度数之间的本质关系,并且通过设计的问题串,总结出解决圆中角问题常用的三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解题策略。
四、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师生地位、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但不管怎么变,数学课还得有“数学味”。我们在轰轰烈烈地大胆改革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科特点,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在随后与王老师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吉大附中数学老师的一些工作、学习情况,深感学习对一个老师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现在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不可满足现状,应该在工作中多学习,加强知识的更新,既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又要有水质纯净的高质水,唯此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吉大附中领导、老师的倾情付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多多开展,让我们一线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