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词(精选4篇)

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词 篇1

  平顶山香山寺景区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境内,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36.6米。香山集天地之精气,蕴山水之灵秀。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历来有“香山十八景”之说,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著名的有唐代诗人苏东坡为梅花堂题写堂额。

  “香山十八景”:包括藏军洞、梅花堂、桃花涧、采香径、圣过潭、听松吟、钓鱼台、洗砚池、石虎门、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圣清池、毗陵井、门夜雨、天台石、归公洞、烽火台。

  其中桃花涧、采香径等现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藏军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梅花堂”是文化采香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梅花堂”因与徐霞客、苏东坡有文墨之缘,故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此外还有香山寺、香山陵、东山村文化遗址、望江亭、老虎嘴、滴血岩、仙牛背等景点。

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词 篇2

  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香山30处。考其源流,我国香山之得名,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山盛产香木、香草,这一类香山占总数的一半;二是其山形似天竺香山在山上建寺,如平顶山香山(古代先后称为父城香山、汝南香山、汝州香山);三是先建香山寺,然后山以寺名,如洛阳龙门乡山、北京香山等;四是其山状如香炉,因此以香山命名;五是原山名不吉,如四川遂宁县有血腥山,由刺史白子昉改其名为香山。在我国的这些香山中,香山名早于汉代的,仅有江苏吴县乡山,因春秋时吴王遣美女在此种香采香,故名之;其他绝大多数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天竺香山名之。

  在中国这些众多的香山中,据不完全统计,建香山寺的有9处。最早的是我市香山的香山寺,由天竺僧人支法度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支法度,月支人,汉代月支人在天竺北天竺建立贵霜王朝,贵霜王朝崇奉佛教,于东汉熹平、光和年间(172——184),曾派遣大量僧人来华传播佛教,支法度就是光和二年到达都城洛阳,不久即进入颖川郡传教。支法度巡游至父城西南八里火珠山时,看到此山颇似天竺香山,遂在当地佛教徒的帮助下于山上建寺,名香山菩萨寺。据元好问《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载:说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元好问所记与支法度在香山建香山寺的记载相吻合,可资为凭。次为洛阳龙门香山寺,史载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龙门十寺,但初建时的具体情况均已不载。

  唐初,有中天竺僧人地婆柯罗,唐言日照于垂拱三年(687)圆寂于此,葬龙门山阳,起精庐其侧,扫洒供养,后因梁王武三思所奏请,于天授元年(690)置伽兰,命名为香山寺,该寺于金元之际已废。现在的洛阳龙门香山寺,并非唐宋旧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易地重建。唐代所建的另一座香山寺在浙江慈溪县香山,是大历八年(773)由僧人释惟实所建。湖南宁乡县北有一座香山寺,建于宋代。北京西山的香山寺建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该寺是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在洛阳读了《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游览汝州香山后,心所向慕,要求其父世宗皇帝在北京西山所建。山西绛州闻喜县和湖南靖州两座香山寺,先后建于明代。河北易县香山寺和广西庆远香山寺,也均为宋代以后所建。从上述9寺建寺时间看,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建寺时间最早,其他8所香山寺先后建于唐、宋、金、明,历史远不及平顶山香山寺悠久。并且,在这9处香山寺供奉的佛菩萨中,以观音为本尊的只有平顶山香山寺和北京香山寺,而北京香山寺又是仿平顶山香山寺而建。更为巧合的是,天竺香山位于释迦牟尼出生地父城附近,而平顶山香山也位于父城(汉代置父城县,治所在古父城)附近,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平顶山香山称作“真香山”。

  平顶山香山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地,不仅是其与天竺香山地理位置和山形相似,建寺年代最早,更重要的是妙善在此修道,得成正果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唐初高僧道宣口述,由其弟子义常记录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宋代祖琇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代正觉的《云岩大悲》、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元代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古今图书集成》、《增订广舆记》、明代觉琏的《妙善不招驸马成佛无疑》、元代元好问的《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兴源堂刊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清代曼陀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清本《观音菩萨颂》、臧励和主编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杨焕成主编的《河南文物名胜史迹》、潘民中的《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杨作龙的《中原文化景观》,英豪的《观音菩萨:中国第一佛》、罗伟国的《话说观音》、英国人杜德桥的《观音菩萨缘起考》、林梅村的《洛阳所出 卢文井栏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和佛寺》、温金玉的《观音文化与女性》、张总的《说不尽的观世音》、拙作《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明天顺《大明一统名胜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清乾隆《宝丰县志》、清嘉靖《宝丰县志》、清道光《宝丰县志》、《平顶山市志》、1996年版《宝丰县志》、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宋《大悲观音菩萨得到正果史话碑》、宋《香山大悲成道传》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明《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明《敕赐香山禅寺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明《重修伽蓝殿记》碑、清《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记》、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清《重修香山寺碑记》,以上40余条历史资料,包括佛经、佛教史、历代著述、历代方志、历代碑刻。

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词 篇3

  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香山30处。考其源流,我国香山之得名,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山盛产香木、香草,这一类香山占总数的一半;二是其山形似天竺香山在山上建寺,如平顶山香山(古代先后称为父城香山、汝南香山、汝州香山);三是先建香山寺,然后山以寺名,如洛阳龙门乡山、北京香山等;四是其山状如香炉,因此以香山命名;五是原山名不吉,如四川遂宁县有血腥山,由刺史白子昉改其名为香山。在我国的这些香山中,香山名早于汉代的,仅有江苏吴县乡山,因春秋时吴王遣美女在此种香采香,故名之;其他绝大多数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天竺香山名之。

  在中国这些众多的香山中,据不完全统计,建香山寺的有9处。最早的是我市香山的香山寺,由天竺僧人支法度建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支法度,月支人,汉代月支人在天竺北天竺建立贵霜王朝,贵霜王朝崇奉佛教,于东汉熹平、光和年间(172——184),曾派遣大量僧人来华传播佛教,支法度就是光和二年到达都城洛阳,不久即进入颖川郡传教。支法度巡游至父城西南八里火珠山时,看到此山颇似天竺香山,遂在当地佛教徒的帮助下于山上建寺,名香山菩萨寺。据元好问《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载:说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元好问所记与支法度在香山建香山寺的记载相吻合,可资为凭。次为洛阳龙门香山寺,史载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龙门十寺,但初建时的具体情况均已不载。

  唐初,有中天竺僧人地婆柯罗,唐言日照于垂拱三年(687)圆寂于此,葬龙门山阳,起精庐其侧,扫洒供养,后因梁王武三思所奏请,于天授元年(690)置伽兰,命名为香山寺,该寺于金元之际已废。现在的洛阳龙门香山寺,并非唐宋旧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易地重建。唐代所建的另一座香山寺在浙江慈溪县香山,是大历八年(773)由僧人释惟实所建。湖南宁乡县北有一座香山寺,建于宋代。北京西山的香山寺建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该寺是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在洛阳读了《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游览汝州香山后,心所向慕,要求其父世宗皇帝在北京西山所建。山西绛州闻喜县和湖南靖州两座香山寺,先后建于明代。河北易县香山寺和广西庆远香山寺,也均为宋代以后所建。从上述9寺建寺时间看,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建寺时间最早,其他8所香山寺先后建于唐、宋、金、明,历史远不及平顶山香山寺悠久。并且,在这9处香山寺供奉的佛菩萨中,以观音为本尊的只有平顶山香山寺和北京香山寺,而北京香山寺又是仿平顶山香山寺而建。更为巧合的是,天竺香山位于释迦牟尼出生地父城附近,而平顶山香山也位于父城(汉代置父城县,治所在古父城)附近,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平顶山香山称作“真香山”。

  平顶山香山之所以成为佛教圣地,不仅是其与天竺香山地理位置和山形相似,建寺年代最早,更重要的是妙善在此修道,得成正果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唐初高僧道宣口述,由其弟子义常记录的〉《香山大悲菩萨传》、宋代祖琇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代正觉的《云岩大悲》、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元代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古今图书集成》、《增订广舆记》、明代觉琏的《妙善不招驸马成佛无疑》、元代元好问的《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兴源堂刊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清代曼陀罗室主人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清本《观音菩萨颂》、臧励和主编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杨焕成主编的《河南文物名胜史迹》、潘民中的《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杨作龙的《中原文化景观》,英豪的《观音菩萨:中国第一佛》、罗伟国的《话说观音》、英国人杜德桥的《观音菩萨缘起考》、林梅村的《洛阳所出 卢文井栏题记—兼论东汉洛阳的僧团和佛寺》、温金玉的《观音文化与女性》、张总的《说不尽的观世音》、拙作《香山寺历史文化研究》、明天顺《大明一统名胜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清乾隆《宝丰县志》、清嘉靖《宝丰县志》、清道光《宝丰县志》、《平顶山市志》、1996年版《宝丰县志》、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宋《大悲观音菩萨得到正果史话碑》、宋《香山大悲成道传》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明《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明《敕赐香山禅寺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明《重修伽蓝殿记》碑、清《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记》、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清《重修香山寺碑记》,以上40余条历史资料,包括佛经、佛教史、历代著述、历代方志、历代碑刻。

  看过"

平顶山香山寺导游词 篇4

  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历史上因行政区划归属之变迁,曾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是现在已知的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 香山寺山门

  历史上的平顶山香山寺规模宏大。其主要部分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一直保持着以塔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同时还有很多分布在周围地区的下院。历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韦陀殿、关圣殿、弥勒殿、四面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六祖殿、地藏殿、广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经殿、法堂、禅堂、客堂、钟楼、方丈以及魁星楼,还包括佛塔、墓塔、经幢等建筑。

  据文献记载考证,宋、金、元、明时期香山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时达于鼎盛。宋绍圣四年(1097),朝廷颁旨明确了香山寺四至,总面积大50多平方公里。历代朝廷赏赐的田地累计2万多亩,山林1万多亩。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与驸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赐,捐资重建香山寺,规模“有倍于初”。据金代古碑记载:“自宋元符以来,住持相因修葺,轮换美孚。”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根据玉峰妙鉴禅师奏请,皇帝颁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据》 ,进一步确定了四至范围,香山寺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山与寺日盛。此时,香山寺有下院16处,分布在宝丰、鲁山、郏县、方城、密县,是名符其实的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清末以后香山寺渐趋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香山寺逐步得到恢复。1986年,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及宋代蔡京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香山寺

 
热门导游词范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