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评课稿 篇1
听了施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体: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具体评议如下:
1.温过之新,导入新课。教师借助9+几的旧知引入8、7、6加几。凑十法的重点非常突出。
2. 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 十”法计算8、7、6加几。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让学生能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巩固强化。
3. 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同时,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教师在讲完8加几的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施老师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在交流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9加几评课稿 篇2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费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口令性的组织、调控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费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费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费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费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放大镜等功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听了本节课后我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1、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层次性。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
2、练习设计也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交流和动笔计算相互交替进行。
3、有些练习题可以重复利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练习。如简单的口算练习后(口答开火车或抢答形式都行),可以对这些口算式题进行整理,在有序排列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一个加数不变都是9,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到的结果即和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在这里就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同时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会一个比一个大1。然后再观察得数的个位上的数和第二个加数的关系,并能根据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9加几评课稿 篇3
今天与同年级教师集中在一年(3)班听陈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最有体会的地方,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能做到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实用性,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别致,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利用精美画面,创设具体情境
教学中陈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利用学校第9届运动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里选用了电教媒体中的“听觉教材”和“视听教材”,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美化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利用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在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凑十”的过程。教师选用了动画演示,从盒子外面飞进盒子里面一盒,体现了动态的“凑十”过程,摆小捧从右边移向左边一根,把左边凑成了十,并用闪烁的效果强调怎样凑十的,这部分内容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闪烁的手段表达了教学内容。动画模拟的使用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化繁杂为简明,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再次,利用交互手段,完成提出问题
在处理让学生根据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时,老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学生提出哪一个问题,就会把哪两部分学生圈在一起,并且没有先后顺序,学生可以随便先提哪一个问题。真正的达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效果。并且通过电脑课件的演示,向学生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最后,利用生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安排的“无板桥”游戏是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陈老师的这堂《9加几》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这节课自始至终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生活素材如开运动会,选合唱和伴奏队员,智慧大挑战,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反映出只有多媒体实用于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9加几评课稿 篇4
本周听了同级部毛老师的课,颇有感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发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体还给学生。毛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做了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8、7加几”的一课时,教学例题“8+7”时,因为学生已学过了9加几,有了凑十的经验,老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7个,得15”;“8+2=10,10+5=15我是听妈妈说过的”。“7+3=10,10+5=15”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毛老师就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8、7加几”的计算题了。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个性色彩。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算法多样化的提倡就是其明证。毛老师在课中一开始解放了学生的“嘴”,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说出了多种算法,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教学“凑十法”上处理得当,没有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方法上,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肯定”了其他方法的“存活”,由此“凑十法”也深入人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9加几评课稿 篇5
1、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身体跑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8凑2,7凑3等,然后借助已有经验,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 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设计的一些环节,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时 “小火车跑的快”,在新课开始创设了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跑操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比比谁最快”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爱表现、求胜的心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8、7、6加几的算法,凑十的过程。回答的形式有个体、集体、同桌,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训练的好,真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4、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在关键处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并没有直接结束,而是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么编题,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也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了两种方法。在师生相互交流中,学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建议:
1、复习中的9加几可以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让学生算。
2、8、7加几的算法可以借助9加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教师加以引导。
3、两种思路解完题之后,加上一个小结,这样学生更能体会算法多样化。
9加几评课稿 篇6
许老师的《8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鲜。具体地说许老师的这节课重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微课进入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利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许老师引入9加几的微课教学,利用微课教学的声音、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掌握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凑十法自学8加几的计算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2、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倡导的新理念。《8加几》一课的教学中,许老师在小组内让同窗交换,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方法,通过获得丰盛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泼活泼的,提出了多种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摸索、合作交换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发明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盘算过程,内化为盘算方法,控制“凑十法”的盘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3、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体验。许老师在课始通过各学生一起唱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主题图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全部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摸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许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自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关注基础教育改革,探索最佳学习之方法,交流个人教学之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
9加几评课稿 篇7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 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