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1
荔枝角公园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的荔枝角湾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兴建,占地17.65公顷,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荔枝角公园位于深水埗西,东为美孚一期,南接葵涌货柜码头路,西靠荔景山道,北则为荔湾道,交通四通八达,可乘地铁、西铁及巴士前往。
历史沿革
早于1970年代后期,由于兴建地铁荃湾线,荔枝角大桥(葵涌道)以内的荔枝角湾被填平,湾内的泳棚和划艇场消失。北端的荔枝角泳池和室内体育馆首先于1980年代落成。南端亦落实兴建荔枝角公园,第一期于1990年启用。
1990年代初期,西九龙填海工程使荔枝角大桥以及美孚新邨以南的海域变成陆地,荔枝角公园就再向该处扩展,以作为西九龙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间的缓冲带。但有部分地段受到九广西铁工程所影响,在1998年-20xx年间,九广铁路公司负责重置荔枝角公园内所有受西铁工程影响的设施,第二及第三期发展亦作出相应修订,进行加建及改善设施工程,西铁美孚站上盖亦加建了花园。
相关景点
荔枝角公园分为三期建造,总面积达17.65公顷,园内提供多项康体设施,而邻近配套设施则有荔枝角公园游泳池、体育馆及图书馆。
岭南之风
岭南之风是一个中式公园,于20xx年11月11日正式开放给市民游览,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时正至下午11时正。由于公园位处九龙荔枝角的填海区,而荔枝又是岭南名果,故以传统岭南风格造园。全园面积达12500平方米,水景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占全园面积约百分之二十。
整个公园分为十个景区,园内的建筑物皆环绕着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回廊为布局。其建筑艺术也是采用岭南风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则以英德太湖石为主。此外,园内挂有多副对联,撰联人有梁启超、刘华东、李文田、康有为等。公园由东门至桥廊屋檐,均缀以彩色光纤灯饰,令园景在月夜下更添妩媚。园的内外广植树木,绿树成荫;此外,更有精致的盆景摆设,供游人欣赏。
卵石径
花园内的一个景点为“健康去屣”。这是一条用卵石铺砌而成的小径,游人赤足或穿着布鞋,于卵石径上来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经反射区,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的不同时段,均见游人如鲫,可见卵石径甚受欢迎。
砖雕
公园的东门墙壁上刻有两组砖雕,手工精细,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值得仔细欣赏。其中一组砖雕刻划了《水浒传》的36名英雄好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元代施耐庵根据家喻户晓的梁山泊好汉事迹为蓝本,编撰而成。故事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当时有108位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当中以“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最为人所熟悉。
至于另一组砖雕,则描述八仙渡海的情景。八仙是曹国舅、李铁、钟离权、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和韩湘子;他们的法宝分别是拍板、葫芦、葵扇、宝剑、荷花、花篮、渔鼓和洞箫。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2
沙田马场(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的第二个赛马场地,位于新界东部的沙田区火炭东部,是由-兴建及管理,于1978年10月7日落成启用。沙田马场设有草地、泥地跑道共有两个,草地跑道全阔30.5米,周长约1900米,容量为85,000人。场地水平世界一流,也是亚洲顶级的赛马场地。现时每年均举行多项国际大赛,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人马在此互相角逐。
沙田马场设有两座看台,分为会员席及公众席。会员席招待会员及来宾,公众席则开放予公众人士,入场费10港元。看台设有-大堂,饮食设施等,会员席亦设有会员,马主厢房等设施。场内设有全世界最阔的彩色大屏幕,长70.4米,面积相等于4,500部架叠起来的52厘米电视机,详尽显示每一场赛事的资料及赛果。于看台侧的沙田会所,则为会员提供饮食及康乐设施。马场其他设施包括马房、骑师、练马师及职员宿舍等,另有一座综合大楼供马会使用。
马场交通方便,港铁东铁线马场站设有盖行人天桥直达沙田马场看台,赛马日亦有各线巴士直达,马场内亦有地方供给红色小巴及市区的士停放或载客。
沙田马场参考世界先进的马场的设计,跑道属古典英式的顺时针方向,布局与美国贝蒙园(Belmont Park)及圣雅尼塔(Santa Anita)马场接近,为看台观众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马场中央是景色秀丽的彭福公园,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
沙田马场兴建前,香港岛的跑马地马场是香港唯一的马场。随着香港赛马运动平民化,于赛马日期间经常出现“红旗”高挂(意指“满座”)的情形。1964年,马会开始考虑增建一个新马场,以配合赛马运动的发展。1971年10月,政府原则上批准马会于沙田兴建马场。工程于1973年12月全面展开。
兴建马场时需要在沙田海进行填海,这是当年香港最庞大的单一填海工程。工程共采土1600万吨,夷平沙田4个山头,填出共250英亩土地。填海工程在1974年3月开始,以极快速度进行。在工程高峰期,动用超过700多名工人,以400多辆货车,不断将泥头运到海边,每7.5至8秒钟即有一车泥头倒落沙田海。1976年6月,首座马房的打桩工程展开。
最终,沙田马场准时于1978年10月7日正式开幕,是由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揭幕及在草地跑道进行剪彩仪式,同日下午举行首场赛事。马场初落成时,看台可容纳35,000人。随着入场人数于1982年-1984年间继续加长,马会很快便进行扩建。1985年11月,第二座看台落成启用,两座看台共可容纳85,000人观赛。马房容量亦随着需求不断增加,至20xx年,共有20座马房,为1260匹马提供安身之所。马会亦为提高赛事水平,加建一系列先进设施,包括检疫马房、马医院、赛事化验所、河畔操练跑道、奥运马房、策骑径等。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3
香港人有他们的“南方之珠”,就是外地旅游者一般不知道的在香港南面海上的一串小岛,包括南丫岛、大屿山、长洲、坪洲等,都是香港人平时度假爱去的地方。其中南丫岛是最有特色的,最近,央视热播的《美味情缘》讲的就是南丫岛的故事。其实,南丫岛不仅有美味的海鲜,更有奇丽的风光,在那里洋人和华人几乎各占了一半,而住在那里的年轻华人也常是一副古怪的装扮,充满了异国情调,人们自由的生活方式又充满了嘉年华会(狂欢节的香港叫法)的嬉皮气氛。生活不羁的人、渴望自由的人爱到那里去,因为在那里让人忘掉了喧嚣的香港,就像处身在一个生活的别处,60年代爵士乐所唱的“国境之南,太阳之西”那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南丫岛,被香港老人称为“博寮洲”,是继大屿山和香港岛之后的第三大岛屿,位于香港岛的南面,面积约14平方公里,岛上的居民大多住在北面地势较平坦、可用作耕地的榕树湾一带。从香港岛坐船过去,只需30分钟就能到达岛的两个港口索罟湾和榕树湾。南丫岛一直是安静祥和的,因此六七十年代后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居港外籍人士到榕树湾一带聚居,大街上也开设了不少西式餐厅和酒馆,弥漫着一种异国浪漫风情,最有名的酒吧有“旺达喇嘛”,它对面和旁边则是最有名的港式茶餐厅“多见面茶餐厅”和“英记”。除了各国美食云集外,沿着榕树湾道走,一路上都是精致的小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绿色生活用品的、也有各类自制饼干出售,这儿的人都好像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一样热爱朴素自然的生活,又在乎独特的生活品位。其中有一家最值得一去的是“南丫书虫”小店,店内一边卖绿色食物,另一边卖的是中英文旧书,以艺术书为主,店主也是艺术家。
我作为年轻人,最喜欢去的是岛西方的洪圣爷海滩,洪圣爷海滩离榕树湾码头约20分钟路程,沙滩面积不大,但水清沙细,加上设备完善,是弄潮儿的乐园。洪圣爷沙滩附近设有烧烤场,沿岸多处也适宜垂钓。白天很多小孩子在玩水、堆沙堡,而到了夏天的晚上,常常有年轻人组织的乐队露天演奏、嬉闹,最热闹的时候有人把那里说成是60年代美国举行通宵达旦摇滚演唱会的地方——胡德史托克。的确,月下海前,人们在音乐中狂欢,一片迷幻。
但南丫岛最吸引我的还是在那里居住的人,这里住了很多艺术家,他们各有个性又能和睦共处,为南丫岛营造出一个艺术之村的气氛。
艺术家都喜欢住在山上,我认识的两个年轻人“Fred Sir”和“志伟”也一样,他们的家在北面山路“家乐径”的两旁遥遥相对。他们俩都是玩音乐的,不过“Fred Sir”喜欢的是60年代的爵士乐和布鲁斯,志伟喜欢的却是七八十年代的英式摇摆乐。他们的爱好也表现在他们家的装置上,“Fred Sir”的家一进门就是他自己画的大幅油画:一个萨克斯风演奏家的肖像;志伟的家里却贴满了Beatles甲壳虫乐队的海报。俩人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音乐总是飘过不停。他们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方式率性自由地生活着。
南丫岛上这样的人估计还有1000个,所以我建议你到这个“国境之南,太阳之西”的世外桃源玩的时候,多多留意这些“化外之民”,从他们身上,你得到的乐趣和人生启示可能远超过你在那里的绿水青山上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