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篇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10、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改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1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12、好的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活动宝贵经验的结晶,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
13、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学生智能的主体。
14、常规教学是改革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改革教学是常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常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丰富。我们要以改革教学带动常规教学,以常规教学促进改革教学。常规教学有改革,改革教学有继承。
15、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解放后苏联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宰了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学,成了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2)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
16、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2)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意能力培养;(3)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4)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5)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7、凡是先进的教学,都应该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过程优化控制,教学信息优化传递。
18、许多教学改革家都提倡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执教者有目的地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及全面发展而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心理学为根据,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19、要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人类任何创造活动都具有其动力,对学习的爱,对工作、事业的爱,这种强烈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许多事业辉煌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爱心在人们创新思维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爱能使人们对从事的工作专心致志达到入迷程度,爱能使人的思维积极活跃,爱能激发创造力,产生自信心,爱能使人的进取顽强坚定。
20、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力高的创造力可能并不高。智力仅仅是土壤,要想开出创造之花,还需要勤奋耕耘,天才出于勤奋。
21、创造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跃性和综合性。有人把求异思维看作创造思维的核心,主要意思在于说明创造思维以突破习惯思维为特点,要我们从思考问题的习惯轨道上解放出来。求异思维,求异不一定就是创造,而创造离不开求异。
22、创造力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能力,除弱残者外,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创造力在人们之间只是程度不同,并非全有或全无。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意思。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篇2
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
一、已着手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及采取的对策与思考
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②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及时改变活动形式,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的转变教学理念。
③加强课题研究。
启示: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改变观念的“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与困惑之二 : 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①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③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许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教师。教师也可从学生间的交流与切磋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控、改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
④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对学生进行视频辅导及在线互动指导。
思考与启示:大量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表明,人们学习新知识时,总是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即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时,入门较慢,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寻找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当人们找到这种方法之后,则能以较快的速度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当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他们是需要较多时间来理解消化物理知识的,但每周只有2节课的学习时间,无疑会延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时间。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周课时数不大可能,但我们在制定课程标准的内容时,与其教学内容多而紧,学生学得苦而累,不如减少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有较多的思考与内化知识的时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到学生入门后,再增加相应的学习内容,其效果是不是更好些? (美国采用的部分教学内容后移,在中学阶段减少教学内容的做法值得研究与借鉴)
问题与困惑之三: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
应对策略:①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有部分学校的物理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而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
②争取得到电教部门的支持,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多方联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
思考与启示:许多专家对中、美两国的学生进行比较后都认为,中国学生在动手创新方面较差,而现在我市采用的中考评价办法会使学生(特别是大部分的优生)更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我们有实验操作考查,但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是学校领导的眼光都只盯住中考成绩,其结果必将导致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的不作为,因为准备实验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讲和练的方式,可能更省事,应付考试的效果可能更好。有很多教师心中都有疑问:我市采用的这种评价办法真能促进学生朝着新课程的预定目标前进,实现全面发展吗?新课程已进行了近两轮,有哪些专家或研究机构对这种中考评价办法进行过实际的科学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的评估与研究?
问题与困惑之四 :物理学科地位边缘化。自从我市中招改革方案把物理学科定为等级考试科目以来,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与兴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有个别年度,教师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学生几乎没人自愿参加,最后在教师的强迫下,才勉强参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差。最近一、二年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大教师的大力宣传下,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应对策略:①由于近几年的中考中有部分考生因等级学科受限制而未能顺利升上高中(特别是有个别考生的语数英三科总分高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的情况下,由于等级学科受限制而未被录取),再加上一部分学生升上高中后,由于初中阶段等级学科基础较差,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已经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针对这种现状,县教育局和各初级中学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中招改革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和学生家长对等级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②针对我县高考理综成绩较差的问题,加大物理学科竞赛辅导的力度,降低初高中的知识衔接的“坡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兴趣与责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思考与启示:学科地位边缘化问题实际上是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出现偏差的问题,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有教育决策急于求成而导致的连锁反应问题,这个连锁反应的链头会不会是教育决策的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程改革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有时是需要等待时机的,不能急于求成。同样,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应注意时间与时机问题,步子太快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正在着手研究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
评价对教学有导向作用,但既有的教学评价观还难以扬弃,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学评价改革明显滞后于教学行为、方法的改革,以考试分数作为录取高一级学校的依据的招生制度变化不大,对初中课改的制约依然很严重。不难发现,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不断地转变,而一些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却滞后于实验教师,对教师的管理、考核、评价的方法还很陈旧,这使得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空间十分狭小,有“带着镣铐跳舞”之感,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如: “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新的评价形式还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许多老师感到,开展活动容易,但应付考试难,有“活动多了会影响考试成绩”的疑虑。同时,家长的观念未完全转变,一部分家长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看课外书和搞社会实践调查会影响学习成绩,有顾虑和抵制。如何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如何以课程改革理念指导考试改革,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改革方案,如何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还有待研究和实践。
2、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如何解决?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已基本成熟,而高中物理则刚进入新课程学习,由于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台阶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甚至无奈地放弃理科选择文科。如何解决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初、高中物理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站在为学生的发展负责的高度,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要认为这个问题只是高中教师的事,与初中教师无关。
3、物理学科如何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当前在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推动研究性学习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是学生面临考试的沉重压力,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会给目前负担已很重的教师及学生添加新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构建一个适合研究性学习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可以说,在当前环境条件下,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准备从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入手,调查和思考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
1、提高兴趣。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中国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4、理清线索。我在进行《侵略与反抗》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5、能力培养。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6、加强教研。把握好课堂教学,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及时调整思路。
7、总结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8、强化训练。记忆作业,要求实事求是,理解记忆。书面作业,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答题规范,注意条理化、序号化、段落化;独立完成、及时上交。推荐作业,拓宽视野,条件允许,尽量完成。